现在市面上假的和田玉籽料太多了,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完美无瑕”的,让人眼花缭乱。许多人以为自身捡到宝了,结果一查才理解是被坑了。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大型和田玉籽料假原石到底值不值钱,怎么辨别真假还有那些作假的方法和材料,看完你就能少走弯路。
真籽料的皮色是自然形成的,有层次感颜色从外到内慢慢过渡,比如枣红皮、洒金皮看着就很舒服。
假的皮色就不太一样了,颜色特别鲜艳而且很均匀,像是涂上去的一样没有那种渐变的感觉。
有时候还会有“浮于表面”的疑问,就是皮色只是在石头表面一层,不深入内部。
(*留意假皮色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应没有皮的地方,比如裂纹或凹陷处)
天然的皮色一般分布在原石的裂隙、凹陷等地方,有规律可循。
而假的皮色往往分布得乱七八糟,甚至在不该有皮的地方也出现,这就比较可疑了。
(*现实情况是现在想要靠人力在河床里挖到籽料,比中还难,)
籽料在形成期间会受到河水冲刷,所以会有裂纹。
这些裂纹是随机的形状也不规则,要是你看到的裂纹太整齐、太对称,那就要小心了。
(*假籽料的裂纹往往是人工做出来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河磨玉是辽宁那边的玉石,颜色偏黄绿表皮多红褐色,有些人拿它冒充新疆的黄沁籽料。
造假的人会用草酸浸泡去掉河磨玉的杂色,再用铁盐染色让它看起来像黄沁籽料。
但河磨玉的“萝卜纹”结构和黄沁籽料的“絮状结构”不一样,打灯细看就能发现区别。
(*此类做法有点像“换脸”,但其实还是露馅了)
有些水石其实是普通石英岩,甚至就是路边的卵石但经过应对后,看起来像黄沁籽料。
价格便宜的石头经过一番操作后,标价上万简直离谱。
(*这玩意儿不仅骗钱,还或许伤身体,)
硫化汞会引发慢性中毒,长期佩戴或许将会脱发、皮疹,甚至伤肝伤肾;三氯化铁还会腐蚀皮肤,有人因为盘玩假籽料致使手掌脱皮留疤。
更可怕的是高温烤制的裂纹里藏着化学残留,想想都怕。
(*这是真的“以身试险”)
最早的仿籽就是用山料做的,但这里的山料不是咱们常说的新疆山料,而是包括俄料、青海料在内的山料。
俄料烤色做皮是最常见的手法,用酸碱药水配合染剂让山料看起来像籽料。
(*这类技术已经不算新鲜了)
不过最难判断的是只留一小块皮的镯子、雕件,因为皮子不完整很简单把假皮当真皮,或把真皮当假皮。
(*就像盲人摸象光看一面很难判断)
在和田玉巴扎或是其他交易场所,经常会看到若干开了“窗”的籽料,露出洁白如脂的肉质价格诱人。
但别高兴得太早这些“窗”可能是为了掩盖假皮,或里面根本不是好料。
(*这就是“画蛇添足”)
有一种叫“玻璃级碧玉”的东西,看起来像玻璃一样光滑,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假货。
但实际上它只是质地比较细腻而已,不一定就是假的。
(*有时候真货也会让人质疑)
现在有人用滚磨机制造所谓的“和田玉籽料”,就是把山料切成形状然后放进滚磨机里滚。
此类方法叫“镶嵌法”或“浇筑法”,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
(*听起来挺高科技但其实就是“包装”)
为了达到沉甸甸的手感,有的造假者会在石头中间浇灌金属,这样摸起来更有分量。
(*这叫“偷工减料”)
俄料和和田玉的质地很接近,所以经常被用来仿籽。
有些俄料不需要作假就已经和真籽料差不多了,让人真假难辨。
(*这简直是“以假乱真”)
市场上还有许多人工染色的假籽料,比如河磨玉、青白玉等等。
它们的颜色看起来很自然,但其实都是人为加上的。
(*这就是“化妆”)
买和田玉籽料一定要谨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多理解它的特点。
(*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也不会出真玉)
鉴定要点 | 真籽料特征 | 假籽料特征 |
---|---|---|
皮色 | 自然、渐变、有层次 | 鲜艳、均匀、浮于表面 |
裂纹 | 不规则、随机、有自然痕迹 | 规整、对称、人工痕迹明显 |
材质 | 和田玉山料/籽料 | 河磨玉、石英岩、玻璃级碧玉 |
手感 | 温润、细腻、沉甸甸 | 冰冷、粗糙、轻飘飘 |
和田玉籽料是真的珍贵,但假货也越来越多大家一定要提升警惕。
(*别被“低价高质”忽悠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识玉不易防骗更难。
(*祝大家都能买到真货,远离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