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扬州的老乡们,作为在扬州珠宝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今天务必跟你们掏心窝子聊聊——买玉器这事儿,水可深了。别看那玉器店金碧辉煌,销售笑脸相迎其实暗藏不少价格陷阱。我就见过太多朋友兴冲冲买回来的“宝贝”,转头就发现亏大了气得直拍大腿。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见闻,给你们揭秘3个最常见的隐藏价格陷阱,看看你中招了没。
这招最常见,一进店销售就滔滔不绝:“您瞧这玉那是老坑出来的料子细腻,油脂感强市面上少见了!”或“这可是XX大师(某某名家)早期作品,有收藏价值!”
别急着心动!“老坑”这个词许多时候被用成了“噱头”,确实有老坑出好料但真要追溯几百年前的老坑料?那概率比中还低。许多所谓的“老坑料”,或许只是开采时间稍早一点的现代矿口,甚至就是普通的料子,至于“名家”现在冒牌货、代工货、早期学徒作品被包装成“大师真迹”的比比皆是。
生活案例分享我表弟前段时间就栽了,在文昌阁附近一家店被忽悠买了一块所谓的“清代老坑和田玉牌子”,销售说得天花乱坠说是某位已故名家的风格。价格?直接开到五位数。结果拿回来给我看我一眼就看出是现代料子,工艺也一般根本不值那个价。表弟后来去查证那“名家”压根没这风格,气得他直接找店家理论,费了老鼻子劲才退了一部分款。
所以啊听到这些“高大上”的背景,咱得多个心眼。问清楚详细是哪个矿口?哪位大师?有什么证书或鉴定依据?别怕麻烦多问几句没坏处。实在不行就说“我再去别家看看”,销售态度立马就变了。
玉器店总有那么几件“镇店之宝”,价格高得离谱,销售会告诉你:“这用的是特殊工艺比如‘巧雕’、‘俏色’、‘高浮雕’,费时费力所以贵!”或“这可不是普通的玉,是‘墨玉’、‘碧玉’、‘金丝玉’,产量稀少,颜色特别有升值潜力!”
工艺确实是玉器价值的一部分,但“特殊”不等于“天价”。很多所谓的“巧雕”可能只是稍微利用了一下玉的天然颜色,工艺谈不上多精湛,至于“稀有品种”更是要警惕。颜色越怪、越不常见的玉,越要小心。有些颜色是后天应对出来的,有些所谓的“稀有玉种”可能本身价值并不高,只是被商家炒起来了。
个人实测体验有一次我陪朋友去南门西一家玉器街,看到一件用“金丝玉”做的手镯,颜色特别漂亮销售说这是顶级料子,价格要好几万。我上手摸了摸感觉温润度一般细看内部结构,感觉“棉”比较多透光性也不算特别强。我就提示朋友:“这颜色是挺好看但‘金丝玉’现在水也很深,这个价格风险有点大不如先放放。”后来朋友又去别家看了,发现同类型的金丝玉手镯价格差很多,最终没买那个贵的。
记住:工艺价值要客观评价别被“稀有”忽悠瘸了。多对比多看实物别只听销售的一面之词,能够问问自身:“这工艺真就值这么多钱吗?”“这颜色是天然的还是化解过的?”
此类情况最坑!起初销售跟你报个天价,什么“收藏级”、“极品”巴拉巴拉,等你真有点心动了就着手跟你砍价。砍到 价格降了不少你可能还沾沾自喜觉得本身捡了便宜。
但!从起初那个虚高的价格,就是让你砍的!他们根本没打算按那个价格卖给你。整个过程就是一场“心理战”。你砍了半天累得够呛最后成交的价格,可能还是比它真正的恰当价值要高不少。
还有一种更黑的就是“一口价”。所谓的“一口价”产品,很多都是标价虚高或是本身品质一般,他们就是要营造一种“物有所值”的假象,或是干脆就是不好砍价的死价格。
砍价陷阱模式 | 应对策略 |
虚报高价然后慢慢砍 | 保持冷静,多问多看对比市场价持续自身的心理价位 |
“一口价”产品 | 仔细观察品质对比同类产品,多问为什么是“一口价” |
过来人忠告:我在买玉器时假若销售上来就报特别高的价格,我多数情况下会直接问:“这个价格能优惠多少?”或是“我预算大概在多少,有没有合适的推荐?”把自觉权拿回来,若是对方坚持不降或是降得很少,那就果断走人。记住买东西是为了让本身开心,不是为了跟销售斗智斗勇把本身搞累。
想跟大家说的是买玉器确实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运气活。但只要咱们多留个心眼,不被表面的光鲜和销售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就能大大减低踩坑的概率。
期待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在座的扬州老乡们!要是你也有买玉器的经历或是被坑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互相提示共同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