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可不是吹的站在嘉峪关下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大漠孤烟直”,三座关隘一座比一座荒凉一座比一座震撼,但说实话你真的懂它们吗?别急着点头往下看保证让你惊掉下巴。
其实吧我第一次去嘉峪关,也是一头雾水,导游说“雄关”我以为是啥高科技结果就是一堆土墙,不过仔细想想这土墙可是经历了600多年风雨,比咱们家的祖宅还老呢,数据说话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比故宫还早几十年。疑问来了你真的知道它为啥建在这里吗?
化解办法别只看门票多问问当地大爷大妈。我那次就听一位守门的老哥说“当年修这关死了多少工匠啊。”瞬间感觉这土墙都活了过来。
我去玉门关前还以为能捡到和田玉呢,结果呢?一片戈壁一个破楼。扎心不?其实玉门关在汉武帝时期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比咱们手机里的“王者荣耀”还火爆。数据显示汉时玉门关吞吐量相当于现在一个小型物流。
应对办法带本丝绸之路简史,边走边看。我那次就对着残墙念“羌笛何须怨杨柳”,旁边游客都以为我是戏精。
我闺蜜去阳关第一句话就是“这里太阳真TM毒!”其实阳关的名字出处于“阳关大道”,不是真的能防晒。不过你知道吗?阳关在唐代是“国际口岸”,比现在的自贸区还牛,数据显示:唐时阳关日交易量可达5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一个小县城GDP。
化解办法:自带防晒霜顺便想想李白当年在这里写诗时,是不是也得涂防晒?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三关的“残破”,我差点以为是本身走错了片场。其实这恰恰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嘉峪关保留最好但依然有30%的墙体是后来修复的;玉门关和阳关更惨,现在能看到的遗址不到原始面积的10%。
解决办法:换个角度看,我那次蹲在阳关遗址边,突然觉得这破墙比啥玻璃幕墙都震撼。跟旁边一个老外聊起来,他说:“这就是历史啊不是吗?”
我第一次去嘉峪关票价120,玉门关80阳关60。合计260够我在家吃一周泡面了,不过对比北京故宫60块,是不是觉得值?数据显示:嘉峪关年保护费约2000万,门票收入占比不足30%。
解决办法:错峰出行。我第二次去国庆节后票价直接打5折,瞬间感觉本身是“机灵人”。
我手机在嘉峪关显示“无服务”,当时真的想摔了它。其实这是好事让你彻底远离“信息茧房”,不过话说回来在玉门关我竟然看到一对情侣在用对讲机聊天,笑死我了。
解决办法:带副耳机听点老歌。我在阳关就靠送别撑满了整个下午,风吹过来简直绝配。
其实吧当地大叔大妈真的超好,我在嘉峪关迷路一个卖杏子的老奶奶直接把我带回家,还硬塞了半篮子杏子。不过她们说的方言我听了三遍才理解“喝水”是“喝点水”的意思。
解决办法:筹备纸笔实在听不懂就写字。我那次就画了个杯子瞬间就懂了。
说实话这个疑问让我一哆嗦。专家说以现在的风蚀速度玉门关遗址或许在50年内变成沙子。数据显示:每年风蚀深度约0.5厘米,相当于指甲生长速度的两倍。
解决办法:赶紧去!别等它们变成传说。我上次去阳关看到几个外国考古队在登记数据,突然觉得“抢救文物”这词好沉重。
关隘 | 历史地位 | 现存状况 |
嘉峪关 | 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 | 保留最完好80%原貌 |
玉门关 | 汉代丝绸之路要紧关卡 | 残存城楼10%原貌 |
阳关 | 唐代通向西域门户 | 遗址为主5%原貌 |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话现在听起来竟有些心酸。三座关隘三段历史三种荒凉。但当你站在那里看着风吹过残破的城墙,突然觉得:原来我们这么渺小历史这么厚重。下次去别只拍照多感受感受,真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