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翡翠效应:放大倍数对橘皮纹显现的影响

来源:翡翠
邓浩然-翡翠收藏家 | 2025-05-22 11:50:5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翡翠被誉为“石中之王”在我国乃至世界珠宝市场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琳琅满目的翡翠市场中怎么样辨别真伪成为许多收藏家和珠宝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专业而有趣的话题:探究翡翠效应即放大倍数对橘皮纹显现的作用。

探究翡翠效应:放大倍数对橘皮纹显现的影响

橘皮纹是鉴别翡翠A货的必不可少指标之一其名称来源于酷似橘皮的表面褶皱纹路。一般对于经过抛光的翡翠用肉眼是无法看到橘皮纹的。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清晰地观察到翡翠表面的细微变化包含橘皮效应的存在与否,以及表面是不是有裂纹或瑕疵。

翡翠的“身份证”:橘皮纹

其实,橘皮纹是由于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取向大小和硬度不同而形成的。在光学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看到翡翠的矿物集合体玉质颗粒大小和其相互组合的细腻程度。同时我们还能观察到翡翠表面凹陷和凸起之间的界限呈现逐渐平滑过渡。

而对普通A货翡翠,10倍放大镜已经足够观察到其基本特征,包含橘皮效应。不过有时候我们需要利用更高倍数的放大镜,比如40倍放大镜,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橘皮纹。

翡翠的“伪证”:酸蚀纹

B货翡翠经过强酸应对,表面会出现类似“橘皮”的坑坑洼洼,这就是“酸蚀纹”。用10倍放大镜一照,就能发现此类特征。与橘皮纹相比,酸蚀纹的界限更为明显,表面不平整,呈现出一种粗糙感。

放大镜下的翡翠秘密

在观察翡翠时,我们需要关注光源的类型和角度。一般而言从翡翠背后打灯通过透过来的光看是不是充胶。往往酸洗注胶的翡翠透过来的是白色底,而正常的天然翡翠是淡黄底色。

放大30倍的观察,可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翡翠内部的细小结构,如矿物颗粒的排列和微小的裂纹或玉纹。橘皮效应的明显程度,可作为判断翡翠结晶体粗细的一个依据。当橘皮效应很明显时,我们在柔和的光线下,甚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翡翠抛光表面的反射光。

专业检测与市场评估

在翡翠市场上,鱼龙混杂,准确评估翡翠的优劣和真伪十分要紧。如今,利用放大镜检测翡翠成为一项关键技能。在采用放大镜检测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放大镜。

看表面特征是最显眼的翡翠特征,直接把放大镜移到翡翠表面就能看到。纯天然的翡翠多数情况下会出现一种类似橘子皮的褶皱纹路,在业内被称为橘皮效应。这类现象在B货翡翠早期阶段(1980至1990年)较为普遍。

酸蚀网纹的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包含翡翠的粒度。组成翡翠的硬玉晶粒越粗大,酸蚀网纹越明显。而橘皮效应,则是翡翠中的一个专业名词,它指的是翡翠的一种外观表现,而且仅出现于翡翠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总,买了几件高货翡翠做投资收藏,结果错把酸蚀纹当成了橘皮纹。这无疑是一个教训,提醒我们在购买翡翠时,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辨别能力。

探究翡翠效应:放大倍数对橘皮纹显现的影响

通过放大镜观察翡翠的橘皮效应,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翡翠的真伪。而在这个进展中,我们需要留意观察方法、光源选择以及放大倍数等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翡翠市场上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避免上当受骗。

大家还看了:
翡翠抛光后有橘皮纹   

精彩评论

头像 杨伟军-翡翠投资 2025-05-22
桔皮纹的正确说法是“橘皮纹”是鉴别翡翠A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酷似橘皮而得名。一般来说,翡翠经过抛光后,用肉眼是无法看见橘皮纹的。
头像 萧明杰-翡翠收藏家 2025-05-22
从翡翠背后打灯,通过透过来的光看是否充胶。通常酸洗注胶的翡翠透过来的是白色底,而正常的天然翡翠是淡黄底色。
头像 陈承言-翡翠矿工 2025-05-22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翡翠表面的细微变化,涵盖橘皮效应的存在与否以及表面是不是有裂纹或瑕疵。对普通A货翡翠而言。用500倍显微镜看看,真翡翠能看到“橘皮效应”,处理过的翡翠能看到酸蚀网纹和胶体流动的痕迹。 查传承和证书 ? 核对历史拍卖记录 ? 要求出具SSEF或者Gübelin证书 。
编辑:邓浩然-翡翠收藏家 责任编辑:邓浩然-翡翠收藏家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探究翡翠效应:放大倍数对橘皮纹显现的影响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