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清代宫廷玉、痕都斯坦玉、仿古玉的特色各有不同,紫色百合香为您逐一揭示。清代宫廷玉的特色 清代宫廷玉在选材方面,大多都是温润细腻的和田羊脂白玉。此外,白玉、黄玉、碧玉、青玉、玛瑙、水晶、琥珀、翡翠、芙蓉石、青金石等也经常可以见到。1楼: 痕都斯坦玉器其实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

痕都斯坦玉(后简称“痕玉”)“器轻体薄,小巧玲珑,质地透明,纹饰隐起”,与传统玉器有非常大的区别。琢玉史上常说的“如琢如磨”或“玉不琢不成器”,但痕玉的技法却并非如此。痕都斯坦玉器的表面不像玉器那样光洁平滑,或仅用阴线浮雕作装饰,而是善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将花纹的轮廓勾出。

痕都斯坦玉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异国风情。它的玉材主要是青玉,偶尔也能见到白玉,碧玉则相对少见,黄玉和墨玉更是几乎不见。这些玉石的透明度和半透明度都很高,光泽、硬度和比重等特性与新疆和田玉非常相似,甚至有人认为痕都斯坦玉器是用和田玉制成的。

辨别痕都斯坦玉和和田玉的真伪需要对玉石的质地、颜色、纹理等实施综合判断。也能够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或是说玉石鉴定师实行鉴定。 痕都斯坦玉和和田玉有未有不同的用途? 痕都斯坦玉往往用于制作首饰、摆件等工艺品,也可作为护身符佩戴。而和田玉则更多地被用于制作手镯、佩饰等高档玉石饰品。

所选玉材多为新疆和田优质的白玉或青玉,次为灰绿或碧绿色玉。玉质润泽,玻璃质感强,对光透照有雪花或棉花斑纹。清代痕都斯坦玉器的鉴赏特点 主要特征表现在器物的造型、装饰及高超的琢制工艺上。器物造型奇特,非简单的方圆程式,大多采用自然界的花叶、瓜果等植物形状为蓝本。杯形似剖开的半瓜。“干”,非常容易辨别;从技法来讲,痕玉的共同特点是薄胎;从包浆来讲,老玉必有老玉象,痕玉和清代至民国仿制的痕玉,历经沧桑,风雨侵蚀、手以扶之,会留下自然的氧化痕迹和使用磨损痕迹,就像人穿在身上的衣服一样,自然而不做作;从传承有序来讲。

颜色不同、手感不同。颜色不同。痕都斯坦玉颜色清淡,和田玉颜色鲜明。手感不同。痕都斯坦玉手感清凉,和田玉手感温润。

痕都斯坦玉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清代宫廷中的瑰宝。这款花卉纹盖碗,口径9厘米,足径8厘米,高6厘米,重72克,以其优雅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成为清代白玉盖碗中的精品。 这款玉碗采用上等和田玉料,玉质温润晶莹,具有凝脂般的光泽。碗口沿外撇,深腹,圆足,全身遍布花瓣纹。200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痕都斯坦御题诗白玉洗,成交价达到了9264万元。2009年秋拍,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壶和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镶金嵌宝洗,分别在北京匡时和长风拍卖以159万元和148万元成交。 痕都斯坦玉,从历史的尘封里走来。 在玉器的发展过程中,清代应是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高峰。

盘面阴刻着乾隆四十年(1775)的御题诗咏痕都斯坦玉盘,并刻有“几暇怡情”隶书印。乾隆皇帝在诗注中提到,他曾以此盘盛放苹果、石榴、木瓜等水果,陈设在宫殿中。 “痕都斯坦”玉器的起源与特点 “痕都斯坦”是清代对17-19世纪在今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一带建立的莫卧儿王朝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