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 > > 正文
20257/29
来源:郑英磊-翡翠投资

羊脂白玉鉴定证书密度检测缺失

字体:

羊脂白玉鉴定证书上为啥老没密度?

羊脂白玉鉴定证书没有测密度

哎说起买和田玉,尤其是羊脂白玉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怕,爱的是那种温润细腻、洁白如脂的感觉,戴上手就是一抹亮色低调又显档次;怕的是这玩意儿水太深,一不小心就或许踩坑花大价钱买回来个“李鬼”,咱们今天就来唠唠一个让许多朋友困惑的疑问:为啥有些羊脂白玉鉴定证书上,那个“密度”指标就找不到呢?

密度简单说,就是单位体积的重量,对玉石而言它确实是个挺要紧的参考值, 你想想同样的体积,密度越大的肯定越沉甸甸的,手感就不一样,对羊脂玉此类高品质的玉,大家普遍认为它的密度应会比普通和田玉稍微高一点点,手感更压手。

证书上没密度正常吗?

说实话这个疑问我也纠结过好久,刚入行那会儿拿到证书第一眼就想找密度,结果发现空着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是不是假的?或是鉴定机构不专业?😟

后来问了圈里不少老玩家,本身也查了不少资料才慢慢搞理解:证书上没有密度这一项,有时候还真不是什么大难题,甚至能够说是“正常”现象, 我说的“正常”是加引号的,因为密度确实是个要紧指标,理想情况下是应有的。

为啥没测密度?起因或许在这里,

那为啥许多证书上就不标密度呢?起因或许有好几个咱们一条一条捋捋:

  1. 毁坏性检测玉器老板不干, 你知道测密度常常用什么方法吗?最准的就是静水称重法,这方法听着高大上其实操作起来得先把玉器放到水里称重,再在空气里称重通过重量差算出密度。

    难题来了!许多羊脂白玉手镯、挂件都是成品,价值不菲,要把它们放水里?那水会不会渗进玉的裂痕里?会不会作用玉质?更关键的是有些方法为了更精确可能需要在玉上钻个小孔取点碎屑来测!你想想好好的一个手镯,给你钻个眼儿这谁受得了啊? 对已经加工好的玉器,鉴定机构一般不愿意或是更准确地说,是“不敢”做这类毁坏性检测。

  2. 行业标准各有侧重, 国内比较权威的鉴定机构,比如NGTC(珠宝玉石品质监督检验),它们的检测标准是很严谨的,但是标准也不是死板的它会依照实际情况更改,对和田玉这类可能更侧重于它的“和田玉”属性,比如折射率、光性特征、多色性、吸收光谱这些能够无损检测的指标,密度虽然关键但相对而言,倘使其他指标都符合和田玉的特征,有时候就可能被“简化”了。

    而且不同鉴定机构的侧重点可能还真不太一样,有些机构可能就特别强调密度,有些则可能觉得“有也行,没有也凑合”,这就像考试不同老师看重的分数可能不一样嘛,

  3. 密度测量也非万能, 这里有个误区许多人以为羊脂玉的密度一定比普通和田玉高,其实不然!羊脂玉的“脂”更多指的是它的质感、油润度和颜色,跟密度没有绝对的、成正比的关系,有些质地特别细腻、结构特别紧密的羊脂玉,密度可能就高一点;但有些结构相对松散的,密度可能就略低甚至低于咱们常说的和田玉平均密度2.95g/cm³。鉴定时不能死磕密度把它当作唯一的“金标准”。

  4. 绳子挡道测量困难。 这个听起来有点搞笑,但确实是可能的起因之一。特别是手镯很多都是穿着绳子拿去检测的。你想啊绳子占地方还会吸水,这样测出来的数据肯定不准,误差会很大。为了这点误差再去折腾鉴定机构可能觉得没必要。

    有时候证书上或许会直接写“密度不可测”,这也不是说这玉有难题,而是解释在检测时因为各种客观起因,难以获取一个准确可靠的密度数据。

小Tips: 看到证书上写“密度不可测”,别慌!这不代表是假货。它只是解释密度没测出来,或是测不准。这时候更要看其他指标,比如折射率、结构等是不是吻合。

没有密度咋鉴定羊脂白玉?

那证书上没密度咱们是不是就抓瞎了?当然不是。鉴定羊脂白玉从来都不是只看密度一个指标。密度只是参考一个方面而已。真正的鉴定是综合各种特征来看的。

  • 看颜色和质感: 羊脂白玉的颜色不是那种死白、惨白,而是带有微微的暖调像羊油一样,有光泽感看起来很舒服,有种“活”的感觉。质地要细腻、油润上手摸着温润舒服。
  • 掂重量 同样大小羊脂玉因为密度相对较高(虽然不是绝对,但普遍感觉更重)拿在手里会有一种“压手”的感觉。你拿起新买的玉跟朋友手上真羊脂玉比比,感受一下差别假的往往感觉轻飘飘的,像塑料。👎
  • 听声音 这是个有点玄学但有用的方法。轻轻敲击羊脂白玉(比如用玛瑙棒),好的羊脂玉会发出清脆、悠扬、悦耳的声音,有点像金属碰撞但又很柔和。假的或是品质差的声音会比较沉闷、短促。🎵
  • 看证书上的其他信息 虽然没密度但证书上肯定有别的数据。比如折射率(和田玉往往在1.606-1.632之间)、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多色性(无或弱)、吸收光谱(不特征)、放大检查(纤维交织结构)等。这些指标综合起来能判断它是不是和田玉。记住鉴定标准里对玉的分类主要是“和田玉”这个大类,羊脂白玉更多是行业内或商家依据外观品质划分的一个等级叫法。国标里没有“羊脂玉”这个分类名称,所以证书上写“和田玉(羊脂白玉)”是比较规范的。
  • 警惕证书陷阱: 有些证书只写了“和田玉”,没提“羊脂白玉”。这不一定就是假的可能只是鉴定机构严谨依照标准出具,没有加入主观评价。但倘使你花了羊脂玉的价钱,证书却只写“和田玉”,那就要留个心眼了。真正的羊脂玉克价多数情况下都很高,几千甚至上万都有可能。遇到几百块就敢说是羊脂玉的,那基本能够判定是假货或品质极差的白玉了。💰💸
和田玉与羊脂白玉鉴定要点对比
特征 普通和田玉 羊脂白玉
颜色 白色、青白色等 洁白、带有油脂光泽微暖调
质感 温润 细腻、油润、脂感强
密度(参考) 约2.95 g/cm³ 常常略高但非绝对
手感 温润 更压手油性足
声音 清脆 清脆悠扬共鸣感强

证书没密度我的“心路历程”

说实话刚着手接触羊脂玉的时候,我就是死磕密度,拿到证书第一眼看没密度心里那个急啊“完了完了肯定有疑问,这证书白拿了!” 还跑去问卖家卖家解释说密度测了但没上证书,或是就是直接说没测。

后来买的多了看的多了,才慢慢理解过来。鉴定玉器尤其是此类价值高的不能只看一个指标。密度是参考但不是全部。证书上没密度可能只是检测方法或是机构标准的疑问,不一定代表玉有难题。😊

我现在看证书反而更留意那些“硬指标”,比如折射率、结构这些,它们更能解释玉的本质属性。至于密度心里有个大概数就行真伪鉴定上,它不是决定性因素。

终极提议多看多摸多问必要时找专家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个:鉴定羊脂白玉密度只是众多参考因素中的一个,不是唯一标准甚至不是最要紧的标准。 证书上没有密度不一定就是坏事,可能是检测的权衡。

那么咱们该怎么办呢?

  1. 多学习多积累经验, 羊脂白玉的鉴定很大程度上依赖经验。多看实物,多上手摸多对比时间长了,你对它的颜色、质感、手感、声音就会越来越敏感。🧐 这就像学功夫得练啊!

  2. 理性看待证书。 证书是关键的参考但不能迷信。特别是对“羊脂白玉”这类带有主观评价色彩的叫法,证书上可能只写“和田玉”。你要理解国标是基础商家的叫法是附加。价格才是硬道理太便宜的就别想了。

  3. 要紧玉器送权威机构检测。 假使你买的是价格不菲的羊脂玉,或对真伪有疑虑花点钱送到像NGTC这样的权威机构检测一下,是非常值得的。它们会用更科学的方法,检测成分、结构等给你一个更可靠的结论。这钱花得值!

记住:羊脂白玉是稀缺资源价格自然不菲。遇到价格低得离谱的“羊脂玉”,请直接转身走人不要犹豫。 买玉尤其是羊脂玉,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和“价格意识”。

最后唠叨几句

鉴定羊脂白玉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密度只是冰山一角还有颜色、结构、手感、声音等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证书上没有密度确实会让部分新手朋友心里没底,但只要你掌握了全面的鉴定知识,放宽心态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难题。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知其中的不易和乐趣,买到一块心仪的羊脂玉,那种欣喜是无与伦比的;但走眼了,那滋味也挺不适的。期待我今天的分享能让你在鉴定羊脂白玉的路上,少走若干弯路多一份从容和自信,🙏

好了今天就先唠到这儿。你对羊脂白玉鉴定证书上的密度疑问,有什么看法或是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纠错】 【责任编辑:郑英磊-翡翠投资】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106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