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 > > 正文
20258/5
来源:吴迪-翡翠文化传承者

馆藏清代和田玉佛珠稀世珍品震撼亮相

字体:

馆藏清代和田玉佛珠稀世珍品震撼亮相

前几天朋友约我去博物馆看个新展,说是清代和田玉佛珠要首次公开亮相。我一听就来了兴趣毕竟平时也喜爱收藏点小玩意儿。

  • 这串佛珠是清朝晚期的
  • 用的是和田玉质地温润
  • 一共108颗每颗都雕工精细

刚一进门我就被那串佛珠吸引住了。它放在一个玻璃柜里灯光打得很亮看起来就像一块块宝石一样闪闪发亮。我忍不住靠近看了又看,感觉像在看一件艺术品。

馆藏清代和田玉佛珠

旁边有个讲解员他说这是从一位老收藏家那里借来的,据说这位老先生年轻时专门跑遍新疆、西藏等地收集古玉,他告诉我这串佛珠不仅有历史价值,还有宗教意义。

年代 清代晚期
材质 和田玉
数量 108颗

说实话我对佛教文化理解不多,但看到这些玉珠心里还是有点敬畏。它们不像现代的珠宝那样张扬,反而显得很内敛、沉稳,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低调奢华”吧。

馆藏清代和田玉佛珠

我还记得有一次去寺庙,看到一位老和尚拿着一串木头佛珠念经。那时候觉得挺普通的现在再看这串玉佛珠才理解原来佛珠不只是念经工具,更是一种信仰的象征。

不过我也有些疑问。比如这么贵重的东西为什么能拿出来展览?会不会有什么风险?讲解员说他们做了许多防护措施,比如恒温恒湿的环境还有监控。听起来挺专业的但我还是有点担忧。

这次展览让我对古代工艺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总觉得古人不懂技术,现在才知道他们的手艺真的不输现代。

假使你也喜爱传统文化,或想掌握一下古代玉器的魅力,强烈推荐你去看看这个展览,信任你也会被它的美丽所震撼。

小贴士 展览时间有限提议提早预约,避免排队浪费时间。

我想说有时候真正的珍贵不是因为它值多少钱,而是因为它承载了历史与文化的重量,

精彩评论

头像 李建辉-玉商 2025-08-05
清代老和田玉珠108粒,清代老和田玉珠108粒,玉质细腻油润,喜欢的朋友联系,直径0.8公分,,和田玉,se100991685,和田玉,清朝,其他种类,其他类型,其他图案,,,价格:2000.0000。故宫博物院藏已知最早的汉代和田子料玉辟邪、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五宝之首的“大清受命之宝”、镌刻乾隆皇帝御题诗的采玉图山子……1月6日,“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余件清代玉器中遴选出258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田玉精品,其中一级文物28件。
头像 李景鸿-玉商 2025-08-05
在故宫的珍宝馆中,有一类手串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是宫廷文化的瑰宝,更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这些手串,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工艺,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感慨古人的匠心独运。 玉十八子手串:雪落红梅,怀瑾握瑜 这件玉十八子手串,以十八枚和田白玉珠为主,间饰两枚朱红珊瑚宝珠。佛头塔处。
头像 王涛强-翡翠挖掘达人 2025-08-05
清代和田玉珠串展现了玉器的传统优雅,象征着佩戴者的身份与精神追求,其独特的色泽与工艺令人赞叹。在清代,和田玉因其稀缺性而被皇室青睐,玉器制作工艺的繁荣与社会地位密不可分。乾隆年间,和田玉被用作高级玉器材料,其工艺达到顶峰,深得乾隆喜爱,广泛应用于各种玉器的制作。
头像 陈浩-翡翠鉴赏家 2025-08-05
192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应运而生,它承袭了明清两代皇宫的珍宝与文化遗产,成为今日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型博物馆。历经百年,故宫已成为每位游客必访的圣地。恰逢2025年故宫的百年华诞,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拉开序幕,这场盛宴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
头像 吴玲艳-珠宝商 2025-08-05
清代时期风格古珠,和田玉质地细腻莹润工艺精精湛,大开门真宝贝 有才家古玉珠宝大藏 1万粉丝 · 2390个视频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1:00 夜店风波后,胡杏儿老公李乘德首晒二人贴脸合照,笑容甜蜜气色红润 星娱STAR干饭版 1739次播放 · 7次点赞 02:50 一万五做房顶被一阵风给掀飞。此次和田玉文化特展分为“玉之源”“玉之礼”“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个单元进行展示,生动诠释清代和田玉文化,展现清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130件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 策展人 黄英:玉辟邪是西汉时期的。
头像 周俊-翡翠投资 2025-08-05
这串108颗和田玉串珠,玉质温润细腻,颗粒大小均匀且饱满。其中巧妙地搭配了琥珀、松石、青金石以及老银隔珠,使得整体外观既美观又雅致,透露出浓郁的古韵。在佛教文化中,108颗佛珠被视为最为常见的数目,象征着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以期达到身心寂静的境界。关于百八烦恼的具体内容。
【纠错】 【责任编辑:吴迪-翡翠文化传承者】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106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