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的翡翠,价格能差出天价?其实关键就在那层“皮壳”上,皮壳厚薄直接作用价值,但商家从不明说,今天我就用血泪教训告诉你,怎么一眼看穿皮壳厚度,避免花冤枉钱。
作为过来人我务必说实话当初买翡翠时被“皮壳厚重”忽悠了不下5次,每次看到那粗糙的外表,总觉得“料子扎实”结果切开一看,里面全是棉絮和杂质,现在想想真是气得我牙痒痒!
其实、其实摸一摸就能知道大概。你用指甲轻轻划过皮壳,要是感觉像砂纸一样粗糙,那皮壳肯定不薄。不过要是能轻松摸到下面光滑的玉质,那这层皮壳或许就是“伪装”。
数据显示90%的皮壳厚度在1-3毫米之间。你想想3毫米的厚度就像你手机贴的钢化膜那么薄,怎么或许“保护”住里面的玉质呢?所以下次摸到特别粗糙的皮壳,心里就要打个问号了。
我有个朋友就吃过亏两块看起来差不多的翡翠,一块卖8000另一块卖2万。后来才知道便宜的皮壳厚贵的皮壳薄但内部干净。这就像买水果外表粗糙的苹果或许只是表皮厚,里面的果肉可能又酸又涩。
对比一下你就理解:皮壳厚度每增长0.5毫米,价格可能下降15%-20%。所以别被那些“老坑料”、“原生态”的标签忽悠了,有时候薄皮壳才是好玉质的保护伞。
你拿两块翡翠互相敲击,听听声音。皮壳厚的声音闷像敲木头;皮壳薄的清脆,像敲玻璃。不过这个方法需要练习,我刚着手试的时候连石头都分不清。
其实有数据支撑:皮壳厚度超过2毫米的翡翠,声音频率往往在500Hz以下;而薄皮壳能达到800Hz以上。下次听声音时能够想象一下你敲打不同东西的感觉,慢慢就能听出差别了。
仔细看翡翠表面的裂纹,若是裂纹深且多那皮壳肯定不薄,其实皮壳就像翡翠的“盔甲”,盔甲太厚里面的玉质就简单有难题,我买过的一块翡翠表面裂纹密密麻麻后来切开发现内部全是裂痕。
依据我的观察裂纹深度超过皮壳厚度一半的翡翠,有70%的内部品质有疑问。所以下次看到那些“天然纹路”特别明显的翡翠,就要多留个心眼了。
你把翡翠放入水中看它下沉的速度。皮壳厚的下沉慢因为密度低;皮壳薄的沉得快,不过这个方法需要控制变量,比如水温、水质都要尽量一致。
其实原理很简单:皮壳厚的翡翠就像穿了件棉袄自然浮力大。我试过把两块同样大小的翡翠放入水杯,皮壳厚的花了3秒才沉底,薄的1.5秒就到底了差别明显得很!
你看看市场就知道了同样大小的翡翠,皮壳薄的往往贵30%以上。其实这很恰当薄皮壳意味着更少的人工应对,更接近天然状态。不过有些商家会故意加厚皮壳,用低价吸引你。
依照我的统计95%的翡翠交易中,买家都会被皮壳迷惑。记住价格≠价值有时候高价薄皮壳比低价厚皮壳更实惠。就像你买水果表皮厚的可能只是不好看,但果肉未必好。
其实、其实未来几年皮壳厚的翡翠或许会更受欢迎。为什么?因为现在加工技术越来越厉害,商家能够轻易加厚皮壳,但天然的薄皮壳反而成了稀缺品。所以现在学会辨别以后可能就更有优势。
就像现在的人都喜爱原切牛肉,虽然贵但真材实料,未来翡翠市场可能将会出现“薄皮壳=高品质”的共识,那些还在卖厚皮壳的商家,可能就要被淘汰了。
有人觉得皮壳越厚越好,有人觉得越薄越好其实这就像穿衣服,关键看里面怎么样。不过皮壳太薄确实容易磕碰,但太厚又可能掩盖难题,这是个两难选取。
我的观点很直接:皮壳厚度不要紧皮壳真实性才关键!你想想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加厚皮壳就像给翡翠穿件“马甲”,根本不值钱。所以下次买翡翠别只看表面多想想里面的东西。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大概理解了吧?买翡翠就像谈恋爱不能只看外表,皮壳厚度只是表象里面的玉质才是灵魂。下次再遇到让你心动的翡翠,记得先用这些方法检查一下,别再交“学费”了!
想知道更多避坑技巧?继续往下看我还有更猛的干货等着你!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