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朋友说他捡到一块“老翡翠”说是从土里挖出来的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我一听就来了兴趣结果一看差点没把我整懵了。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翡翠是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那些出土的老翡翠看着挺有年代感,但谁知道是不是假的?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把那些“假货”给挑出来。
出土老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地壳挤压得厉害,所以它的质地会更细腻,水头也更足感觉特别浑厚自然。
不过别以为只要看着像老翡翠就一定是真的,有些“假货”做得也挺像的,特别是那些经过处理的B货,颜色特别艳,但一看就不对劲。
翡翠的密度大概在3.3左右,比一般的石头重得多。
同等大小的原石,**手感压手**的可能种老、肉质细腻。也就是说,你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那可能是真货。
相反,若是轻飘飘的那可能不是好料子,甚至可能是塑料做的。
用硬物轻轻敲一下原石,**种老、内部致密的翡翠声音清脆**就像玉石相撞的声音。
而种嫩、内部疏松或有裂纹的翡翠,声音会比较沉闷,甚至有点“啪嗒”声。
不过这个方法需要一定的经验,新手可能不太容易掌握,但假如你多试试,还是能练出来的。
翡翠原石有个说法叫“神仙难断寸玉”,意思是即使表面看起来很好,切开后也可能变种、色浅或者有隐藏裂纹。
**建议新手从明料入手**,也就是已经开窗或者切开的,这样风险低一些。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绿色、白色、紫色、黄色等,其中以绿色最受欢迎。
但是**颜色深浅、浓淡、均匀度**都很重要。比如绿色翡翠要“浓、阳、俏、正、和”才算是上品。
颜色不能太假,要是看起来特别鲜艳,反而可能是人工处理过的。
种水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和质地好的翡翠水头好,看起来透亮,手感滑溜溜的。
差的翡翠则显得干涩像是“干巴巴”的没有油润感。
**种水好才是王道**,别只看颜色。
优质翡翠的结构是纤维状交织的,看起来很细腻。
假使质地粗糙,或者有明显的颗粒感,那可能不是好料。
而且,**内部杂质**也很重要,天然翡翠常有棉絮、脏点,但分布稀疏,不影响美观。
翡翠有裂纹的话,价值会大打折扣。
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隐形裂纹”更难判断,所以一定要仔细检查。
抛光面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美感。
假如抛光粗糙,那可能是假货,或者是劣质材料。
好的雕工会让翡翠更有价值。
假使雕工粗糙,那可能不是正品。
透明度高的翡翠看起来更通透像玻璃一样。
而透明度差的翡翠则显得浑浊像是蒙了一层雾。
天然翡翠会有一定的杂质,比如白色的棉絮、黑色的脏点。
但这些杂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显眼,否则会影响整体美观。
色根是指颜色的来源好的翡翠颜色是从内部渗透出来的。
若是是涂上去的,那就可能是假的。
净度越高,说明杂质越少,价值越高。
选翡翠的时候,尽量选干净一点的。
关键词 | 说明 |
---|---|
看颜色 | 颜色要纯正、均匀、自然。 |
看种水 | 种水好,水头足,透亮。 |
看质地 | 细腻、温润、有油脂感。 |
看裂纹 | 裂纹多,价值低。 |
看抛光 | 抛光面要光滑、无瑕疵。 |
看雕工 | 雕工精细,才有价值。 |
听声音 | 声音清脆说明内部致密。 |
看透明度 | 透明度高,水头好。 |
看杂质 | 杂质少,净度高。 |
看色根 | 颜色要自然,不能是涂的。 |
鉴别翡翠真的是一门学问,但也有很多技巧可以掌握。
假如你是个新手,建议从明料开始练手,慢慢积累经验。
记住一句话:**“看一眼摸一摸,掂一掂,听一听,就能看出真假。”**
别怕被骗,多看看,多问问,慢慢就能练出一双“火眼金睛”。
推荐大家去读一下2025避坑指南,里面有很多实用的小技巧,帮你避开那些“坑”。
毕竟,**买翡翠,不只是买一块石头,更是买一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