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玉盘玩是一门充满乐趣与文化的雅事,那些沉睡千年的玉器在盘玩中逐渐焕发新生,色泽变化令人着迷,不过受沁重的古玉可不能随便盘,得讲究方法否则简单弄巧成拙。
受沁重的古玉指的是那些出土时全身包裹着灰土,玉质相对较硬的玉器,这类古玉的盘玩方法其实有不少讲究。
其实这两种方法的核心都是让古玉在盘玩中逐渐恢复本色,不过详细操作还需依据玉质来定。
在意盘法中人们用手细心把玩玉石,珍重之情溢于言表。古人认为通过时常摩挲玉石能够体悟到其蕴含的美好品德,进而提升自身的气质与性情,使心灵保持纯正不受私欲的蒙蔽。
至诚之心所感坚硬的金石都能为之开裂,玉石自然也能逐渐恢复其原有的光彩。不过盘时须看火候过与不及,均于玉有伤不如人气养之之为愈也。
对一块古玉特别是那些受沁严重甚至呈现鸡骨白状态的,咱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养”而非“盘”。简单而言就是用白色的棉布将其精心包裹,然后贴身佩戴或放入裤子口袋中,利用身体的余温来慢慢滋养它。经过一两个月的时间再开启看看你会发现玉质已经变得致密了。
缓盘法就是将高古玉置于腰间,借助人体的气息来慢慢滋养。此类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不宜急功近利。经过两三年的缓盘古玉的色泽会微微显现。
不过若要让古玉完全恢复原貌,或许需要更长的岁月比如秦汉时期的古玉需佩系十余载。所以说盘玩古玉贵在持续。
若古玉带有灰皮沁色且灰皮不厚、玉质未钙化,尤其是白玉那可是非常难得的。此类玉在盘玩进展中或许将会发生突出变化,需谨慎应对并利用棉布实行盘养。
其实灰皮沁色的古玉在盘玩中,灰皮或许将会逐渐褪去,露出玉质本色。不过这个过程需要细心观察,避免过度盘玩引发玉质受损。
长时间的反反复复的还原擦拭,可使出土的古玉复原本色。其实在盘玩进展中古玉上的灰土浊气与燥性会逐渐消散,受色部分会自然凝聚色泽愈发内敛。
受沁浅的皮壳在人体和物件长期的盘摩下,表皮吃土、积垢和氧化物被磨去,下面玉质得以透露。不过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除了手盘还能够利用盘玉袋和软刷子来辅助。将玉石装入盘玉袋中慢慢把玩,或是用刷子轻轻刷拭这样都能进一步促进玉石的变化。
不过选取刷子时要留意,鬃毛刷盘古玉一般是盘那些块头比较大、沁蚀比较重的青玉、地方玉,这类盘法应相当于部分书上说的“武盘”。但现实中用此类方法盘玉的朋友还真不少。
其缺点一是用刷子盘玉会毁坏古玉原有的包浆和皮壳,重新生成的包浆像打了一层腻子一样,没有自然包浆好看;二是气味比较大,若干生坑古玉用刷子刷一会,那味道可真够呛。
其实盘玩古玉有不少误区。比如有人认为直接上手盘玩就好,其实不然,古玉盘玩要盘养结合才是正确的玩玉办法。
还有有人喜爱用各种化学方法清洗古玉,这也是不可取的,古玉的盘玩重在自然而非人为干预。
盘玩受沁重的古玉需要耐心和方法。其实每一件古玉都有其独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盘玩的过程也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
自古就有盘玉之说古人认为:古玉温润纯厚晶莹光洁尤其各种色沁之妙,如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富有无穷的奇致异趣不仅悦人之目,且能悦人之心。不盘不能显其本色玉性不还,形同顽石故古人对盘玉...
盘玩古玉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期待每一位爱玉之人都能在盘玩中找到属于本身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