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以纹饰为主研究

来源:翡翠
林刚静-翡翠收藏家 | 2025-05-05 12:18:4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玉令牌是古代玉器中的一种关键类别其材质、工艺特征及纹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各自独到的风貌。本文将以玉令牌的材质、工艺特征和纹饰为主线对各个时期的玉令牌实施研究和探讨。

一、新石器时代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

新石器时代的玉令牌以素面形状简单为主要特征多数情况下为长方形或梯形边缘平滑。材质以青玉、碧玉为主表面光滑雕刻工艺较为简单。这一时期的玉令牌纹饰较少以素面为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玉石的尊重和敬畏。

二、商代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

商代玉令牌开始出现纹饰如云雷纹、弦纹等。绿色玉珮,外型接近长方形,上方雕饰龙纹,正中浅浮雕“囍”字,下方则雕琢细密的波涛纹为饰。这一时期的玉令牌在材质上仍以青玉、碧玉为主,但雕刻工艺有了明显提升,纹饰更加丰富。

三、良渚文化时期黄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

黄玉是良渚文化时期利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玉石材质。黄玉呈现出浅黄色或乳白色,外观平滑,质地坚硬。这一时期的玉令牌在材质和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雕刻繁复,深浅均匀琢刻精细规整,运用了高浮雕技艺。

四、汉代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

汉代早期的稀世之作——匈奴玉籽料令牌,质地白皙细腻,部分受黄褐沁,形制华丽,装饰有饕餮纹饰。这一时期的玉令牌在材质上以和田玉为主工艺上追求精细,纹饰丰富多样。

五、明代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

明代玉器多采用和田玉,有籽料也有山料。玉牌在明代中晚期开始崭露头角,至清代更是风靡一时。明清时期的玉牌多为扁平状,造型各异,如方、圆、椭圆等,且正背面常装饰人物、走兽、花鸟等图案。这一时期的玉令牌在材质和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纹饰更加精细,雕刻技艺更加成熟。

六、清代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

清代玉器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乾隆年间,玉料从和田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和京城,为玉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清代玉器注重简洁、直接,易于表达的情感。青玉龙纹令牌,东汉风格,成对,高9cm,宽6cm,厚0.7cm。和田青玉质,双面雕,两面纹饰不同。令牌牌首打薄,镂雕双龙纹。这一时期的玉令牌在材质、工艺和纹饰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七、玉令牌纹饰的演变与寓意

各时期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以纹饰为主研究

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玉令牌的纹饰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的演变过程。纹饰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如商代的云雷纹、弦纹,汉代的饕餮纹,明代的山水、花鸟等图案,都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

总结

各时期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以纹饰为主研究

各时期玉令牌的材质、工艺特征和纹饰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玉令牌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玉器工艺的不断增进和审美观念的演变。玉令牌作为古代贵族身份的象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成为我国玉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家还看了:
汉代玉令   

精彩评论

头像 何丹伟-翡翠商人 2025-05-05
新石器时代:玉令牌多为素面形状简单,常常为长方形或梯形,边缘平滑材质以青玉、碧玉为主,表面光滑,雕刻工艺较为简单。 商代:玉令牌开始出现纹饰,如云雷纹、弦纹等。汉代早期的稀世之作!匈奴玉籽料令牌!本品质地白皙细腻,部分受黄褐?沁,形制华丽?饕餮纹饰,?分威严。整体雕刻繁复,深浅均匀,琢刻精细规整,运用了高浮雕。
头像 高敏强-翡翠挖掘达人 2025-05-05
玉令牌在古代被视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在古代,玉石被认为是最要紧的贵重物品之一,具有高雅、神秘和吉祥的意义。贵族和统治者经常佩戴玉令牌,以显示其高贵的身份和权力。例如。
头像 王强军-翡翠设计师 2025-05-05
佩戴:玉牌在多个历史时期都被用作佩戴饰品,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官僚文人喜欢把玩佩戴的小玉牌,通常佩戴在腰间。陈设与玩赏:汉代的大多数玉牌饰并非用于佩戴。清代玉令牌起源于何时已难以考证但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时期,玉令牌就已经出现。清代玉令牌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本人特别的风格。
编辑:林刚静-翡翠收藏家 责任编辑:林刚静-翡翠收藏家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各时期玉令牌的材质与工艺特征以纹饰为主研究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