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 > > 正文
20258/23
来源:牛丽-翡翠设计

珠宝玉石名称2010标准,珠宝玉石名称国标2017,珠宝玉石命名标准

字体:

珠宝玉石名称标准从2010到2017

标准是珠宝玉石行业的“身份证”,2010版首次统一命名规则,2017版进一步细化分类,这些标准让消费者能更清晰地区分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避免采购时被“忽悠”,比如以前或许把“人造水晶”直接叫“水晶”,现在务必确定标注“人造”。

你有没有被“钻戒”骗过?

珠宝玉石名称2010国家标准

其实我身边就有朋友买钻戒时被坑了,店员说“这颗是南非钻”,结果拿回来一查根本不是天然钻石,你想想几千块买了个“合成碳硅石”,这心情能好吗?标准出台后这类情况确实少了许多,但市场上还是鱼龙混杂。

2010国标 vs 2017国标变化有多大?

2010版主要应对“名称混乱”难题,2017版更强调“透明度”。比如2017版需求所有“仿宝石”务必标注“仿”,2010版没这么严谨。对比发现2017版对“应对”和“优化”的区分更清晰,这直接作用了鉴定机构的报告内容。我记得去年帮客户鉴定时,就因为这一条报告多了好几页解释。

2010国标 2017国标
基础分类 细分化解途径
标注简单 标注详细

“优化”和“化解”听起来都一样?

不是的。优化是天然宝石的常规操作,比如珍珠的染色;应对是人工干预,比如翡翠的注胶。2017国标确定需求拆开写。你下次买珠宝时能够留意证书上有没有这两项。其实许多商家自身都分不清,直接写“天然A货”看着唬人,但或许暗藏玄机。

小城市买珠宝更难?

我老家在县城前年有人花2万买了块“和田玉”,结果鉴定是“石英岩”。标准是好的但施行到基层就打折了,2017国标虽然严谨,但许多小店根本不按规矩来。你想想消费者去小摊买玉人家只会说“老玉”,哪管你标准不标准。

争议焦点标准能管住“新物种”吗?

现在实验室合成宝石越来越多,比如“莫桑石”冒充钻石。2017国标加了“类钻石”的描述,但详细怎么施行还是看鉴定师水平,其实标准只能管住“命名”,管不住技术。比如新出的“钻石增强体”,标准里根本没提消费者就简单被骗。

“这颗宝石看着真亮!”

你可能觉得闪亮就值钱,但标准告诉你闪亮不等于天然。2017版需求所有合成宝石标注“合成”,比如“合成蓝宝石”不能直接叫“蓝宝石”。不过话说回来有些商家会写“蓝宝石(合成)”,此类标注方法确实让人眼花缭乱。

个人感受:标准是好但得会用

我从事珠宝行业十年感觉2017国标确实提升了透明度。比如以前买“碧玺”可能不知道是天然还是加热过的;现在证书会写“碧玺(加热解决)”。不过普通消费者拿到证书真的会看这些细节吗?我觉得大部分人只看“天然”两个字。

  • 2010国标:基础命名
  • 2017国标:细节区分
  • 未来趋势:可能更细分

标准就像导航能指引方向,但详细路况还得本身看,你下次买珠宝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有没有国标认证?”有时候多一句问少一次被坑。

总结

从2010到2017珠宝玉石命名标准越来越细。但标准只是工具关键还是消费者要会用。其实买珠宝就像谈恋爱,光看外表不行得理解内在,标准就是帮你理解内在的解释书,不过得你自身翻开看。

精彩评论

头像 王琳-翡翠达人 2025-08-23
上传人:标准出版社 IP属地:四川上传时间:2023-02-03格式:PDF页数:20大小:2440KB积分:38 标准解读 GB/T 25071-2010 珠宝玉石及贵金属产品分类与代码是标准之一,旨在为珠宝玉石和贵金属产品的分类提供统一的标准,并为每类商品分配特定的编码。
【纠错】 【责任编辑:牛丽-翡翠设计】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106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