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玉髓一种常见的宝石,常被误认为是“玉”,其实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玉有着本质区别。
玉髓的致色元素为天然金属离子渗透,在紫光灯下呈现柔和过渡的色带,如同水墨画的渲染效果。以蓝玉髓为例其蓝色由铜元素自然沁入形成,放大观察可见云雾状分布特征。
而染色假玉髓(市场占比68%)的裂隙处会堆积染料颗粒,紫光灯照射时染色部位发出强烈荧光反应,某实验室曾检测到染色玉髓的化学染料浓度超国标23倍。
实验室级鉴别指标、市场价值与常见仿冒套路、价格区间(以手镯为例):
品类 | 价格区间 | 解释 |
---|---|---|
玉髓 | 50-500元 | 天然色 |
新干酪玉髓 | 溢价高 | 年产量仅300吨 |
和田玉 | 高价 | 年开采量达50万吨 |
优化程度:82%的玉髓需经高温染色化解(图3),翡翠BC货应对率约45%。
文化附加值:明清玉器拍卖纪录中带故宫收藏级的和田玉溢价达300%。
2024年最新趋势今年哪些玉髓品类最值得出资?
透光性差异:玉透光性更佳内部纹理可见;玉髓透光均匀,无明显絮状结构。
质地手感:玉髓表面蜡质感强细腻如胶;玉(尤其翡翠)有玻璃光泽,触感更硬朗。
颜色分布玉髓色彩鲜艳但分界明显,玉颜色过渡自然(如翡翠的“色根”)。
硬度与韧性:虽硬度相近(约6.5)但玉抗摔打性更强。
观察光泽玉的光泽更柔和呈油脂光泽;玉髓的光泽更亮,呈玻璃光泽。
触摸质感:玉触感温润玉髓则略显冰凉。
用光照观察玉内部或许出现天然的云雾状结构;玉髓内部则较为纯净,无明显纹路。
敲击听声:玉的声音较为清脆悦耳;玉髓的声音则相对沉闷。
玉石中易与玉髓混淆的是东陵石、密玉、碧玉等。选购时尤其要留意。
能够从质地、颜色等方面分辨它们,玉髓质地细腻具有隐晶质结构颗粒微小,肉眼难以看出。而东陵石等最明显的是,颗粒很大质地相对玉髓而言,比较粗大、粗糙。
玉髓与玉的成分也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
同体积下玉更重(密度3 vs 玉髓6);测硬度:玉髓可划动玻璃但翡翠不行。
看证书:CMA认证机构检测最可靠。
紫外灯:部分染色玉髓有荧光反应。
热导仪翡翠导热性明显优于玉髓。
专家提示某些高端玉髓(如澳洲绿玉髓)价值较高,需与普通玉髓区分看待。
通过比重大、折射率小、热导率高的特点可区分玉与玉髓,这些物理测试提供科学依据辅助鉴别。
这些测试包括:
尽管玉和玉髓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通过上述物理和化学测试,能够准确区分。
看纹理:玉髓无结构特征玉多有自然纹理;测硬度:玉髓(5.7)略硬于软玉(5.6),与翡翠相当;查产地:玉髓多产自火山岩空洞,和田玉、翡翠集中于特定变质带。
提示消费者警惕“东陵石冒充实玉”等常见混淆情况。
升华观点:从矿物学角度玉髓与玉泾渭分明。
成分玉是硅酸盐矿物(含钠、铝、镁等),玉髓是纯二氧化硅。
玉髓(Chalcedony)是石英的隐晶质变种,属于二氧化硅(SiO₂)家族,与玛瑙是“近亲”。其特点是结构细腻到肉眼看不见晶体颗粒,常呈现半透明到微透明状态。
结合佩戴场景提议软玉避免剧烈碰撞,玉髓需防跌落。
从颜色来看玉髓制品颜色丰富,但是颜色总体都属于一色,均匀有致颜色界线不明显,看不到翠性与色根大多玉髓颜色以透明至白色的比较多。
而玉的颜色具有变斑晶交织结构,可见斑状或纤维状晶体,没有玉髓的靓丽多彩但是颜色浓艳纯正,色根明显,界限清晰很简单辨认。
以上的方法都很简单区别。
玉髓与玉虽然外观相似,但成分、性质、文化意义均有突出差异。掌握这些区别促进咱们在选购时做出更明智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