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翡翠自古以来就是东方宝石中的瑰宝,其中玻璃种和冰种更是备受追捧,玻璃种通透如镜冰种则清亮如冰,两者价格相差巨大玻璃种动辄数十万冰种则相对亲民,许多人在选购时傻傻分不清,今天就来聊聊它们的区别。
你有没有过此类经历?花大价钱买回来的翡翠,回家仔细一看怎么感觉不对劲?其实我之前也踩过坑买了个“冰种”翡翠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市场上水太深普通消费者真的很难分辨清楚,尤其是对新手而言简直是雾里看花。
玻璃种和冰种最直观的区别就是通透度,玻璃种像装满水的玻璃杯,几乎看不到杂质光线穿透力极强,冰种呢?更像加了冰块的饮料能看见一丝丝的朦胧感,比如我朋友买的玻璃种手镯,价格是冰种的3倍但拿在手里,那通透感真的让人心服口服。
你试过把翡翠贴在脸上吗?玻璃种的冰凉感更直接,像是直接接触冰块;冰种则多了一层“隔阂”,凉意没那么明显。记得有一次在珠宝展我特意摸了摸两款翡翠,玻璃种拿在手里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冰种则能明显感觉到它的质感,此类细微差别只有亲自体验才知道。
玻璃种 | 冰种 |
触感极凉 | 触感微凉 |
价格是最大的分水岭。同样重量的翡翠玻璃种或许是冰种的2-5倍。比如去年我帮客户买的玻璃种挂件,同款冰种只要8000玻璃种直接涨到4万。其实许多商家会拿冰种冒充玻璃种,价格差一倍消费者很难察觉。这年头多花点钱买个放心有时候还真得值。
放大看内部结构玻璃种几乎看不到棉絮,像是一整块无瑕的晶体;冰种则能隐约看到若干棉絮状物。不过这个需要专业设备,普通消费者很难判断。不过有个小技巧对着光看玻璃种的光线均匀透亮,冰种会有轻微的散射感。其实多看几块你也能慢慢培养出此类“眼力见儿”。
玻璃种无棉絮 冰种微棉絮从出资角度看玻璃种升值空间更大。过去10年玻璃种翡翠价格涨了8倍,冰种只有3倍。不过现在市场上冰种产量大,玻璃种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我认识一个收藏家专门收玻璃种他跟我说“现在好料子一年也碰不到几块”。这解释了什么?稀缺性决定价值。
其实没必要盲目追求玻璃种,就像我妈妈就喜爱冰种的温润感说戴起来舒服。你想想翡翠是戴在身上的舒服最关键。不过预算充足的话玻璃种确实更惊艳。我提议先确定预算再去选取适合的种水。毕竟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吗?
玻璃种和冰种各有千秋,玻璃种胜在通透冰种胜在温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其实无论选择哪种都要依据自身的喜好和预算来决定。记住买翡翠就像谈恋爱眼缘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