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1000多公里的路程,5000多公斤的“奇石”,依然是大费周章。最终,“奇石”在扬州由当地工匠雕琢而成,成就了“立体”的大禹治水图,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禹治水图玉山”,耗时达十年之久。庆幸的是,乾隆帝是一位长寿之人,否则就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大禹治水图玉山”。玉石刚被送到京城的内务府造办处,迫不及待的乾隆立即闻讯赶来观看。这块巨大玉石色泽青绿,质地细腻,光润如脂,真可谓世间珍品。纵使见多识广的乾隆也惊骇不已。他想起了自己极为中意的宋代名画大禹治水图,大禹治水千古传诵,乾隆也希望自己能像大禹一样千古留名,他于是下旨,将玉石仿照此画雕刻。

玉石在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被誉为“黄金有价玉无价”。人对玉石的喜爱源远流长,这不仅因为其温润而不失坚硬的质地,更因为这种质地恰恰体现了人为人处世的原则。在故宫博物院的众多玉器珍品中,大禹治水图玉山无疑堪称玉中翘楚。这件重达10000斤的玉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远的寓意。

它是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的玉雕作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如今“大禹治水”被永久保存在故宫宁寿宫乐寿堂珍宝馆展厅内,是故宫的镇宫之宝之一,珍贵程度已无法用金钱衡量。 “大禹治水图玉山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