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刷抖音看到好几个男网红在卖玉石,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天然A货”、“大师级工艺”、“收藏级珍品”…看得我眼花缭乱,差点就下单了,结果问了一圈朋友发现被骗的、买错的不在少数,🤯 有个哥们儿花了两万多买了个“和田玉手镯”,结果专业鉴定说是玻璃的,气得他把直播间都给拉黑了!这事儿让我心里直打鼓这些玉石男网红到底能不能信?今天咱就来扒一扒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啥猫腻。
咱们先来聊聊几个大家最关心的点,看看这些玉石男网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现在直播带货火啊什么都能卖,玉石这东西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利润空间又大自然成了网红们的“香饽饽”,特别是男网红感觉卖玉石更有“专业感”,更能忽悠人,而且玉石不像衣服鞋子那样有标准尺码,真假好坏全靠一张嘴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操作空间,说白了就是“风口来了猪都能飞”,咱们得理解网红带货本质上是销售,不是科普,
直播间里那些自称“大师”的,许多都是“演”出来的,玉石行业确实有大师但那都是行业内有几十年经验、有作品被博物馆收藏的。那些网红直播间里所谓的“大师”,很多就是本身包装出来的,或许连基本的玉石知识都没搞懂。“大师”标签≈营销噱头,别太当真。真正的大师忙着创作,哪有时间天天直播卖货?所以啊听到“大师”俩字咱得打个问号。这跟街头卖艺自称“武术宗师”一个道理。
“天然A货”听起来很厉害,但仔细想想这说法本身就有点疑问。依照标准玉石只有A、B、C货之分,A货就是天然的没经过人工化解。所以那些卖玉石的说“天然A货”,等于说“天然的天然”,纯属多此一举。“天然A货”=废话文学,听着厉害其实没说啥。更坑的是有些商家拿B货、C货(经过化解或染色的)当A货卖,你根本分不清,所以啊别被这词儿忽悠了关键看实物别看嘴皮子。
直播间里经常听到“捡漏”、“限时特价”这类话,听着好像很实惠。但咱们得理解玉石这东西“物以稀为贵”是硬道理。真正的好玉价格不会低,更不会因为你在直播间下单就便宜很多。那些所谓的“捡漏”很多都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让你觉得“不买就亏了”,直播间“捡漏”=心理战,不是真的便宜。想想看要是真那么便宜,他们自身留着不就好了?干嘛非得直播卖给你?
很多直播间都会拿出所谓的“鉴定证书”,看起来很正规。但咱得知道鉴定证书也是有猫腻的。小作坊的证书=废纸一张,真正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比如珠宝玉石品质监督检验(NGTC)的证书,是值得信赖的,但那些网红直播间里随便拿出来的证书,很多都是花钱就能办的,没什么参考价值,鉴定证书要看出处别只看有没。所以啊要是看到证书,记得问清楚是哪个机构出的,能不能查到真伪。证书≠真伪保证只是参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卖玉石的男网红感觉比女网红更“专业”?其实这跟心理有关,“男性=专业”是刻板印象,很多人潜意识里觉得卖玉石的应是“老行家”,而男性更简单被贴上“老行家”的标签。再加上男声比较洪亮说话有底气更简单让人信服。男网红≈“权威感”包装,不是真专业。但事实上专业不专业,跟性别没关系,所以啊别被“男性”这个标签迷惑了,关键还是看他说的是不是在理。声音大≠真懂行。
直播间里经常听到各种“故事”,比如“这玉是挖出来的”、“这玉有灵性”等等。这些故事听着很吸引人,但咱得理解“故事”是用来卖货的,不是用来讲真话的。很多故事都是编的目的是让你发生情感共鸣,从而下单。比如那个“挖出来的玉”,可能是工厂里批量生产的;比如“有灵性的玉”,可能是心理暗示。直播间“故事”=营销手段,别太当真。所以啊听故事能够但别被故事绑架了理智。故事好听≠东西好,
直播间里经常看到各种“互动”,比如“点赞上热门”、“评论抽奖”等等。这些互动看起来很热闹,但很多都是“水军”在刷屏。直播间“互动”≈表演,不是真实反应。有些直播间表面上看人气爆棚,其实大部分都是商家本身找来的“托儿”。热闹≠真实别被气氛冲昏头。所以啊看到热闹的直播间,也别太激动先冷静一下,想想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点赞多≠东西好可能是刷出来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玉石男网红靠不靠谱,得看详细情况。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也不能盲目信任。咱们消费者最需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买玉石前最好先学习部分基础知识,或找懂行的人一起参谋。实在不行,就多看看多比较别急着下单。记住: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话糙理不糙咱们买东西,还是得多个心眼儿。
套路 | 应对方法 |
---|---|
自称“大师” | 需求出示权威机构认证,或找第三方验证 |
“捡漏”宣传 | 对比市场价格理性判断是不是恰当 |
鉴定证书 | 确认机构资质查询证书真伪 |
直播间故事 | 保持理性别被情感左右判断 |
最后说一句👉 买玉石这事儿开心就好,要是买回来发现不对也别太纠结就当交了学费。毕竟谁还没踩过坑呢?要紧的是下次别再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