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 > > 正文
20257/16
来源:滕飞-翡翠新手

自己加冰种,这操作真的靠谱吗?(实测揭秘避坑2025必看)

字体:

本身加冰种这操作真的靠谱吗?(实测揭秘避坑2025必看)

兄弟们姐妹们,最近天气越来越热空调成了家里的“续命神器”对吧?我前阵子就发现我家那台用了好几年的空调,制冷效果明显不给力了,风一吹出来感觉跟吹风扇差不多,差点没给我热出中暑来,😩

起初我还以为是过滤网脏了,拆下来洗了个遍重新装回去,嘿,好家伙效果也就保持了两天,又恢复了“半吊子”状态,这可不行啊大热天的空调不给力,那日子简直没法过。

后来我琢磨八成是缺“冰种”了,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制冷剂、雪种、氟利昂啥的,上网一搜嘿发现好多人都在说,本身动手给空调加冰种,简单得很还能省一笔钱,这让我这个动手技能不算差(自认为)的人,心里就痒痒了心想:“这事儿我能行不?”

心动不如行动?先备齐“十八般武艺”

说干就干,我赶紧上网查资料看视频发现要本身加冰种,得先筹备好家伙事儿,这可不是随便找两根管子怼上去就行的事儿,依照那些“大神”们的教程,我得准备:

  • 加氟工具一套包括压力表、加注管、还有那个相连空调的接头,这玩意儿在淘宝上好家伙,价格差得老鼻子了我选了个评价还不错的,心里想着“一分钱一分货”吧,
  • 制冷剂(冰种):得看本身空调型号买对的,我的是老式空调用的应是R22我就买了个小罐的,想着先加一点试试水,
  • 防护用品:手套、护目镜,这玩意儿绝对不能省,制冷剂那玩意儿万一溅到眼睛里或是皮肤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自己加冰种

东西备齐了我看着这一堆工具,心里那叫一个激动感觉就像要去拆个高达一样,哈哈,不过说实话也带着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干此类“技术活”。

实战着手,手忙脚乱的小插曲

依照网上的教程第一步是抽真空,啥叫抽真空?就是把空调管路里的空气抽干净,防止里面有空气作用制冷效果,还或许腐蚀管道,这步看起来简单其实还挺讲究的。

我小心翼翼地把真空泵接上,开启阀门听着“嗡嗡”的声音,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解释书上说要抽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我寻思着抽个四十分钟差不多了吧,期间我时不时去瞅两眼生怕它抽着抽着就坏了。😂

抽完真空接下来就是相连加注管和制冷剂了,这步其实也挺考验眼力和手劲的。那个连接空调的口子得找对一般都在室外机那边,有个盖着盖子的小阀门,上面有标识“低压”的那个就是咱们要找的,我擦了擦上面的灰尘深吸一口气慢慢拧开了盖子。

把加注管的一头接上,另一头接制冷剂罐。这里有个小技巧我记得视频里说先把制冷剂罐倒立一下,让管子里充满制冷剂防止空气进去。我当时就想“嗯学到了高手就是不一样。”

连接好之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加冰种。我先把空调打开调到制冷模式,风速开到最大让空调着手运转。 看着压力表慢慢打开制冷剂罐的阀门。

我的天呐,这一刻我的心跳得老快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压力表,上面的指针一点点往上走。网上说一般加到0.4-0.5MPa(也就是4-5公斤)左右就能够了。我手心里全是汗生怕加多了或是加少了。

“慢点慢点稳住!”我在心里给自身打气。指针慢慢爬升到0.45MPa的时候我感觉时间仿佛凝固了。再看看室外机好像比刚才凉快了若干?错觉吧?

加到0.5MPa我赶紧关掉制冷剂罐的阀门,松了一口气。感觉就像刚跑完800米累得不行但心里又有点小激动。

“验货”时刻效果怎样?

加完之后得等个十几二十分钟,让制冷剂充分循环。我坐在沙发上心里七上八下的一会儿觉得凉快了,一会儿又觉得还是有点热。这心理作用真是要命!

终于我忍不住了,跑到空调出风口前把手伸过去感受了一下。咦?好像真的凉快了不少!以前吹出来的是温温的风,现在感觉是那种明显的凉风了。😎

我又跑到室外机那边看了看,感觉声音好像也比之前均匀了点,不像之前那样“嘶嘶”地响得让人心烦,虽然这只是我的主观感受,但总归是好的迹象嘛!

那天晚上我特意开了空调睡觉,嘿效果还真不错!晚上睡觉明显感觉凉快多了,再也没有那种热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感觉了。那一刻我心里那个美啊!感觉自身简直是个“维修小达人”!

避坑指南:本身加冰种这些坑你得绕着走!

虽然我这次算是“歪打正着”达成了,但回想起来也确实踩了不少坑,或差点踩坑,这里务必敲黑板划重点给想本身动手的朋友们提个醒:

  1.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关键的事情说三遍!护目镜、手套务必戴!制冷剂是化学物质别让它接触到皮肤和眼睛。操作的时候最好在通风好的地方,万一泄漏了也能按时散掉。
  2. 工具别省! 那个压力表、真空泵,虽然看着贵但要是图便宜买了个不准的,或抽真空抽不干净那加进去的制冷剂再多也是白搭,甚至或许更糟。我这次就差点买了便宜的,后来想想还是咬咬牙买了个好点的。
  3. 找对接口! 室外机那边的低压口和高压口,千万别搞错了!高压口压力太高加错地方了分分钟可能把人给“喷”一跳!我找接口的时候也仔细对比了好久标识,生怕搞错。
  4. 制冷剂型号要对! 不是所有空调都加一样的冰种。R22、R410A、R32,型号不同不能混用。加错型号轻则效果差重则可能破损空调。买之前一定得看清楚本身空调的型号需求,
  5. 加多少量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网上说的0.4-0.5MPa只是一个大概范围。详细加多少还得看空调的铭牌解释,或咨询一下专业人士。加少了效果不好;加多了同样会出难题,比如压缩机简单过载。我这次就是凭着感觉加的,下次得找个更靠谱的参考值。
  6. 检查泄漏! 假若你的空调是刚缺氟没多久,那还好说。但倘使它已经“病入膏肓”了,那很可能是有泄漏点。自身加一次过段时间又没了那说明根本疑问没应对。此类情况下本身加就是“治标不治本”,还得找师傅来检查漏点,把漏的地方修好才行。这点我这次没遇到但听人说过确实是个大坑。
  7. 别被“简单”迷惑! 虽然网上的教程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特别是第一次,真的会手忙脚乱。而且万一操作不当出了难题,那可就麻烦了。倘使你一点经验都没有,心里没底,真的别逞能,找专业的师傅来吧。

我的“血泪”本身加到底值不值?

折腾了半天我家的空调是恢复正常了。这个过程,有紧张有手忙脚乱也有成功后的窃喜。那么自身加冰种到底靠不靠谱,值不值呢?

我觉得吧凡事没有绝对

适合本身加的情况:
1. 空调只是轻微缺氟制冷效果略有下降,但还能用。
2. 你本身动手技能比较强,不怕麻烦也愿意花时间去研究。
3. 你已经准备好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防护用品。
4. 你对自身的判断有信心,并且知道怎样应对可能出现的简单疑问。

但是倘若你是以下情况,我强烈提议你找专业师傅

  • 空调完全不制冷了或是制冷效果差得离谱。
  • 你不确定本身的空调型号和需要加的制冷剂类型,
  • 你发现空调有明显的泄漏痕迹(比如接口处有油渍)。
  • 你害怕操作或是觉得太麻烦。
  • 你不想承担任何可能的风险。

对我个人而言这次经历让我对空调制冷的原理有了更直观的掌握,也算是一次不错的“实践课”。但是假使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也许会更谨慎。毕竟空调这玩意儿关系到整个夏天的舒适度,我还是期望它能健健康康地为我服务。

我的结论是:自身加冰种能够尝试但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存。假若你是“技术宅”、“动手达人”,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那可以试试。但倘使你只是想图个省事,或对整个过程心里没底,那还是老老实实找师傅吧,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更省心、更安全。😉

好了我的“加冰种”实战分享就到这里。期待对大家有点参考价值。倘使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是有什么更好的提议,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哈!咱们一起学习一起避坑!

【纠错】 【责任编辑:滕飞-翡翠新手】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106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