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有没有想过花188万买块石头,结果回家一看还不如老家菜市场买的玻璃珠好看? 这不是夸张是现实。现在市场上翡翠价格虚高得离谱许多人一冲动就买了,最后哭着喊着要退。
其实我以前也信过“玉石保值”这说法,后来才知道买翡翠就像买股票,不懂行的人就是韭菜,你说你花了大半年工资,结果买回来的翡翠连个“水头”都没有,光看外表还像块破石头。
我有个朋友去年在某直播间花188万拍下一块“冰种翡翠手镯”,结果到货一看颜色发灰、透光差,根本不是什么“帝王绿”,商家还说这是“天然未应对”,你猜他现在怎么办?只能偷偷压箱底不敢拿出来见人。
今天我来给你掏心窝子地讲讲买翡翠到底该咋选?别再被忽悠了。 我会用亲身经历和实测数据告诉你,普通人怎么避开这些坑。
许多人一看到“A货”、“B货”、“C货”,就着手懵圈。其实这些只是行业术语,跟好坏没直接关系,A货是天然的,B货是酸洗漂白的C货是染色的。但疑问是许多商家把B货当A货卖,甚至C货都敢说是A货。
我之前去珠宝店一个老板跟我聊,他说:“你看这块翡翠是老坑料价值百万,” 但我拿放大镜一看里面全是棉絮肉眼可见的结构松散,哪有什么“老坑料”?这就是典型的“包装过度”。
记住别光听名字,要看实物,别让“名号”把你骗了。
188万买翡翠听起来很厉害,但现实中真正能值这个价的翡翠,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炒作出来的。我查过若干拍卖登记真正的顶级翡翠比如“帝王绿”、“玻璃种”,也就几百万上下但数量极少。
有一次我去一家店看中一块手镯,标价188万。我问“为什么这么贵?” 老板说“因为它是‘祖母绿’。” 我一听差点笑出声——祖母绿是碧玺,不是翡翠。这不就是典型的“李鬼”吗?
价格越高越要小心。别以为贵的就是真的。
现在市面上很多商家都说自身的翡翠是“天然未应对”,但你知道吗?其实大部分翡翠都经过化解,比如酸洗、染色、注胶……这些技术早就成熟了。
我有个亲戚花50万买了一块“天然翡翠吊坠”,结果送鉴定发现是“B+C货”——也就是酸洗加染色。她气得直跺脚但已经晚了。
买翡翠前一定要找专业机构鉴定,别信任商家嘴上说的“天然”,没有证书的千万别买。
其实普通人买翡翠,不需要追求顶级品质,你能够选取部分性价比高的,比如“豆种”、“油青种”之类的。这些虽然不是最贵但质感好、颜色正、价格恰当。
我之前买过一块“油青种挂件”,花了3万结果戴出去别人还以为是“冰种”,关键是不会掉色、不简单裂,非常耐看。
别贪图稀有适合自身才是最好的。
现在很多人都喜爱在网上买翡翠,尤其是直播间。但说实话直播间的翡翠水分太大,我之前在直播间看到一块“满绿翡翠手镯”,标价10万结果到货一看,颜色暗淡、透光差完全不符合描述。
相比之下线下实体店反而更靠谱,虽然价格可能略高但能看到实物,还能找专业人士帮忙看。
别轻信直播间多对比、多看实物。
很多人一看到“绿色”就心动,觉得“绿得发亮”就是好翡翠。但其实颜色只是翡翠的一个方面,还有质地、透明度、结构等等。
我之前买过一块“绿色翡翠吊坠”,颜色很绿但肉眼能看到明显的棉絮和杂质,看起来就像一块“脏石头”。后来才知道此类翡翠虽然颜色好但质地差,简单碎。
颜色再好也要看整体品质。
有些人买翡翠不是为了出资,而是为了“感情”或“风水”。比如结婚送老婆或家里摆一块“平安符”。但难题是这些翡翠未必是真的而且一旦买到假的,结果很严重。
我有个朋友为了给老婆买翡翠戒指,花50万买了一对“观音像”,结果发现是“仿制品”,现在夫妻俩天天吵架。
别被情感绑架理性消费。
你以为买了翡翠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翡翠需要细心保养否则很容易变色、开裂、丧失光泽。
我之前买了一块“翡翠平安扣”,刚开始很亮但后来因为经常接触汗水,表面开始发黄、发暗,后来才知道翡翠不能长时间泡在水里,也不能暴晒。
买翡翠后记得好好保养。
翡翠不是不可以买但你要知道怎么选、怎么看、怎么买。别被高价吓住也别被“天然”、“祖母绿”这些词忽悠。买翡翠最关键的是自身看得懂、买得安心。
倘若你还在纠结要不要买翡翠,或是已经被坑过那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
别再让188万打水漂了学会辨别,才能真正拥有属于你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