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买翡翠的时候卖家跟你吹嘘“你看这胶块多好”结果回家一看里面全是棉絮?别急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说道说道这翡翠胶块和棉絮的事儿!
其实啊翡翠胶块这词儿说白了就是形容翡翠的一种质感。你想想像不像凝固的胶水?那种又透又糯看着就舒服的感觉。行家叫它“胶感”新手可能听着有点懵但用眼睛一看就懂了!
这胶感强的翡翠看着就贼拉拉的有光泽像打了一层蜡但又不是那种油光光的是一种很高级的“水润透亮”。
这问题嘛,其实有点“玄学”。理论上讲,只要是天然的翡翠,十玉九棉!翡翠胶块里可能有棉絮,也可能没有。
不过呢,你要是遇到那种胶感特别强、特别纯粹的翡翠,棉絮通常会比较少,或者小到几乎看不见。但你要是碰上那种棉絮明显、分布还乱七八糟的,那“胶感”可能就大打折扣了,看着就“糊糊的”,不够清爽。
这“胶块”啊,其实不是真的有一块块像胶一样的东西在翡翠里。它更多是一种视觉感受。就像你看一块高质量的冰块,它透亮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又知道它在那里。翡翠的“胶块”或者说“胶感”,就是这种感觉。
它是一种高密度、高净度的表现。当翡翠内部结构非常致密,光线在里面传播得又快又均匀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胶感”。它不是物理上的“块”,而是一种“质感”。
哎呀,这问题问得,就像问“房子多少钱一平米”一样,天差地别啊!
翡翠的价值,那影响因素可太多了!
所以啊,没有绝对的价格。几块钱的旅游纪念品,也有所谓的“胶感”(可能就是料器)但真正的、高品质的翡翠胶块,那价格可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了!
胶感等级 | 棉絮情况 | 大致价格范围(仅供参考) |
顶级胶感(玻璃种) | 无棉或极细微棉点 | 几十万起步,上不封顶 |
良好胶感(冰种) | 少量、分布均匀的棉絮 | 几万到几十万 |
一般胶感(糯种及以上) | 棉絮较多或分布不均 | 几千到几万 |
(表里的价格只是极粗略的估计,实际交易中差异巨大!😅)
这还用问吗?那必须是好! 😎
“胶感”是评价翡翠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有胶感的翡翠通常意味着:
你想啊,一块翡翠,拿在手里,看起来像一块凝固的、透明的“高级果冻”,那感觉是不是贼棒?没有那种“糊糊的”、“干干的”感觉,而是水汪汪的、透亮的!
不过呢,也要提醒你一句:不是所有看起来“胶感”强的都是好东西!有些B货、C货翡翠,经过酸洗注胶处理,也能做出一定的“胶感”,但那是一种不自然的、死板的“胶感”,仔细看,内部结构已经被破坏了,颜色也可能不自然。鉴定还是要靠专业机构!
说实话,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翡翠“胶感”的时候,真的惊为天人!😍 那种通透感和质感,跟普通翡翠完全不一样,感觉就像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握在手里!
也不是说没有“胶感”的翡翠就一定不好。有些棉絮分布得特别有意境的,比如传说中的“雪花棉”,那也是一种美,一种“意境美”。这种棉絮,均匀地分布在冰种或玻璃种翡翠里,像下雪一样,特别漂亮,甚至能卖出高价!
所以啊,关键还是看个人喜好和棉絮的具体表现。
好了,关于翡翠胶块和棉絮的事儿,今天就先唠叨到这儿。希望对你有帮助!要是你还有其他问题,随时可以再问我哈!😉
(一个混迹翡翠圈多年的老司机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