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办法》三大新规,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贷款业务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优化。 远程签约和视频面谈 新规明确提出,对于个人贷款和部分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可根据业务需要,通过远程方式进行签约和视频面谈。个贷新规的变化 增加视频面谈渠道要求要求贷款人建立并执行贷款面谈制度。贷款人可根据业务需要通过视频形式与借款人面谈。但自有平台上进行,记录并保存影像。 明确可电子签约的情况对于金额不超过二十万元人民币的贷款,可通过电子银行渠道签订有关合同和文件(不含用于个人住房用途的贷款)。

1 ? 贷款利率上限及影响 随着贷款行业新规的接连推出,其核心内容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些新规不仅涵盖了贷款利率的限制、信贷体系的全面革新,还包括对平台的严格监管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全方位保障。新规明确规定了在线贷款平台的年化利率上限,不得超过24%。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则需遵循市场定价原则。《固贷新规》第30条[4]规定了固定资产贷款受托支付的单一标准是单笔金额超过1000万人民币,该条规定提高了受托支付的金额标准(《固贷暂行办法》项下的金额标准为500万人民币)。

旧规第五条:贷款人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贷款全流程管理,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点评:无变化。

本次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是合理拓宽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测算要求,满足信贷市场实际需求。二是调整优化受托支付金额标准,适度延长受托支付时限要求,提升受托支付的灵活性。三是结合信贷线上需求,明确视频面谈、非现场调查等形式,适配新型融资场景。差异化授信与信用体系强化金融机构需根据客户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实施差异化授信,并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例如,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可享受更高额度、更低利率,而信用记录不良者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批1315。政策还强调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提升贷款审批效率915。风险防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新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加强贷款用途审查。

第七条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贷款人应加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有效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第八条个人贷款的期限应符合相关规定。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五年;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对于贷款用途对应的经营流回收周期较长的。

门槛更灵活:比如小微企业主,以前靠抵押才能贷款,现在凭交易记录就能申请 “信用贷”;农村用户也能通过农业生产数据(如农产品销量)获得定制化贷款。方案更个性化:会根据你的信用分、借款用途,自动匹配利率和期限,比如信用好的人能拿到更低利率,急需用钱的人可以申请 “极速贷”。关于贷款的新规定主要涉及贷款的利率、催收行为以及非法集资等方面,以下是详细解读: 贷款利率的新规定 司法保护上线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