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广西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何这一难题,让更多的实体企业能够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信用贷款?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关键。
银行创新产品助力 柳州银行推出的“个人信用循环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贷款最高额度可达50万元,额度有效期一年,单笔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还款方式灵活多样,非常适合用于个人消费、教育、医疗等需求。而且他们还上线了“兜想贷”线上产品,用户只需扫二维码就能申请,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利率低至65%,非常方便快捷。这种创新的产品无疑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其实,不只是个人贷款,企业贷款也有了新突破。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通过搭建数字金融设施平台,加强政务、金融、商业信用信息共享,显著提升了实体经济融资效率。例如,“桂信融+信用分类+信用贷款”服务个体工商户,通过信用分类监管试点,1—7月为8223户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411亿元。通过“港航融”服务应用,及时传导政策红利,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3万亿元,型小微贷款余额57667亿元,同比增长14%。
除了银行的创新举措,的支持也至关重要。2024年,自治区本级财政累计下达“桂惠贷”贴息资金188亿元,引导各金融机构投放贷款20386亿元,惠及72万户经营主体,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12%,直接降低了相关经营主体融资成本242亿元。这种财政金融联动政策极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像崇左农商行这样的地方金融机构,也一直在努力服务地方经济。他们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致力于培育优质的中小微企业和具有潜力的个人客户。像建设银行南宁新城支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深入对接平台及商协会,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贴心的金融服务。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用贷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培育的广西联合征信,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推动企业“数据—信用—信贷”转化,让信用成为企业获取贷款的新通道。截至2024年6月末,通过创新搭建的数字金融设施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融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还在探索更加灵活的信用贷款模式。例如,针对个体工商户推出信用分类监管试点,使得信用良好的个体工商户更容易获得贷款支持。同时通过“桂信融”平台,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
尽管广西在解决实体经济信用贷款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挑战仍然存在。比如,如何让更多中小企业真正了解并利用这些金融产品?如何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让更多企业受益?这些问题都需要、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解答。
广西正在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和政策支持,逐步实体经济的信用贷款难题。从个人到企业,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到数字,每一个进步都让我们看到希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未来的广西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充满活力的实体企业。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提到广西的时候,不仅会想到它的青山绿水,还会想到这里蓬勃发展的实体经济。
大家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