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米贷款近年来因电话扰、信息泄露等问题频遭投诉,甚至涉及诈骗行为。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现象及其背后原因。
小米贷款作为一款颇受欢迎的小额贷款产品,近年来却因为一系列不当催收行为成为舆论焦点。例如,不少用户反映自己因逾期而遭遇电话轰炸,不仅自己的生活被打扰,就连亲友也受到牵连。
这种情况让人不禁怀疑,小米贷款是否真的采取了足够的措施来保护用户的安全。其实,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此前,曾有报道指出,天星数科旗下小米随星借被投诉滥用呼叫进行电话轰炸。
据黑猫投诉平台上的几则投诉显示,有些用户收到疑似律所的短信,声称有人涉嫌合同贷款诈骗。而另一些用户则表示,他们的亲友收到短信,提到某用户米贷欠款近一年,请协助处理。
一位匿名投诉者表示,自6月起频繁被小米金融委托方扰。更详细的投诉则指出,“小米随星借”存在诱导用户借钱还款的行为,并且向第三方催收随意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滥用呼叫中心号码资源进行电话扰轰炸,对用户生活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还有用户直指该公司爆通讯录式催收。一位用户回忆说:“在小米贷款逾期了一段时间,期间催收。接连‘轰炸’之下,小林最终还是没忍住,选择了接听。”
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接听后,对方更是直接报出了我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身份信息。
沟通中,对方自称是“客服”人员,并以小林的“‘微粒贷’贷款利率过高会影响征信”为由,引导他关闭该功能。
小米金融公众号此前曾发布文章,指出诈骗团伙会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广告等方式,将受骗者引导至不明平台中山寨贷款App。受骗者在山寨贷款App中自己个人信息申请借款,申请的额度往往无法支取,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同时还会在假客服的引导下一步步进行转账或其他行为,产生经济损失。
问题类型 | 具体表现 | 解决方法 |
---|---|---|
电话扰 | 多次拨打用户电话 | 记录通话内容并向相关部门 |
冒充客服 | 提高警惕,核实身份后再操作 | |
短信轰炸 | 收到大量无关短信 | 屏蔽号码或使用拦截软件 |
其实,这类问题不仅限于小米贷款,很多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催贷电话轰炸App无法,所谓的“二次放号”机制让新号“后遗症”频发。成本极低的“通讯录轰炸”让一些不法商家推出各种“轰炸”套餐,成了催债者的最爱。
今年1月,一名河北的大学生小李在遭遇网贷催收之后,身亡。这件事再次提醒我们,催收的危害不可忽视。而像今年春节前夕发生的案例,则进一步暴露了行业内的监管漏洞。
岁末年初,北京居民林林又回到了被贷款中介频繁“轰炸”的阶段。短信轰炸、电话扰成为了互联网银行逾期客户最常面对的催收手段之一。当前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个人不良贷款规模上升,小额借贷合同纠纷的案件量巨大,走法律途径时间成本、诉讼成本过高,所以选择将催收业务外包。
外包的催收公司管理和运营水平参差不齐,催收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大量投诉。为了逃避打击,资金支付团伙利用多个虚假的商户和个人账号,避免与受害人之间的直接资金联系。软件运营团伙负责APP的正常运营,收取高额“服务费”及利息。催收团伙进行催款,利用专门软件不断拨打受害人通讯录电话,对受害人手机进行短信轰炸,从催收回来的资金中收取相应的提成。
这一切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的规范化不足和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工信部多次出手整治扰电话,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那么当面对这些扰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其实,第一次接到陌生电话时,不要马上答复,要先套出对方的身份和找你的目的,一旦发现是催贷公司,立马告诉对方不认识借款人,自己也不是他要找的人,是对方打错电话了,然后就挂断电话。
如果对方再打电话,就多吼他几次,告诉他打错电话了,这样对方一般会停止扰。也可以选择向相关部门,寻求法律帮助。
小米贷款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多的是管理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缺陷。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改进措施,让用户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