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各位老铁!今天咱们来聊聊宜人贷这事儿。你想想,当年宜人贷可是国内P2P第一股啊,2015年就登陆纽交所了,那可是风光。不过现在情况变了,宜人贷已经正式剥离贷款业务,宜人金科这个要彻底撕掉P2P标签了。
其实宜人贷的故事得从2006年说起。唐宁在北京创办了公司,一开始就是做个人对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中介服务。到了2012年,推出了宜人贷这个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2014年9月,成立了恒诚科技发展(北京),这就是宜人贷的运营主体。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P2P第一股”,那会儿可真是风光啊!
年份 | 意义 | |
---|---|---|
2006年 | 公司成立 | 开始个人对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中介服务 |
2012年 | 宜人贷上线 | 正式进入P2P网贷行业 |
2015年 | 宜人贷上市 | 成为国内P2P第一股 |
不过你懂的,P2P行业后来经历了大洗牌。2019年,宜人贷进行了升级、重组合并、业务转型等一系列“去P2P标签化”的新举措,更名为“宜人金科”,定位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涵盖助贷、理财、保险经纪三大业务。
2020年,受政策影响,宜人贷全面剥离P2P业务,转向助贷模式,资金来源从个人转向持牌金融机构。2021年,公司还推出了电商平台“宜人优选”。2022年,宜人贷关闭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转型,主营助贷业务。
其实,宜人金科现在的主要业务是宜人财富和,涵盖财富管理和信贷科技。你看,这转变还是挺大的,从原来的P2P平台,现在变成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宜人贷要剥离贷款业务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政策环境变了。随着P2P行业监管趋严,很多平台都面临转型压力。宜人贷也不例外,它不得不从原来的P2P模式转向助贷模式。
不过这个转变过程并不顺利。宜人贷曾因“砍头息”及高额利息频遭投诉。有用户投诉称,在宜人贷贷款时,合同金额38万元,实际到账却只有5万元,这中间的差额去哪了?
还有用户反映,在宜人金科旗下APP贷款,实际到账金额与贷款金额不符,贷款页面解释称。这种“砍头息”行为,在法律上是明令禁止的。
「砍头息」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放贷时先从本金里扣除一部分利息或手续费,导致借款人实际到手的钱比合同金额少。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面对这些争议,宜人金科也在积极转型。2020年第三季度,宜人金科称,平台转向小额循环贷款和汽车抵押贷款,其中,小额循环贷款季度增长接近100%,占本季度总贷款量的19%;同时汽车抵押贷款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了76%,几乎占总销量的一半。
不过转型之路并不平坦。相比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这些同行,宜人金科的转型步伐似乎总是慢半拍儿。机构资金占比相对较低、存量网贷业务未清零、撮合贷款规模低迷,这些都是宜人金科面临的挑战。
宜人贷的业务剥离,对咱们普通用户有什么启示呢?我觉得主要有几点:
其实,宜人贷的经历告诉我们,金融行业的变化很快,咱们也得跟着变化。现在互联网金融这么发达,咱们要学会利用这些工具,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
既然宜人贷的业务已经剥离了,那咱们怎么才能省钱呢?这里有几个省钱攻略,你可得记好了:
省钱小贴士:现在很多银行都有信用卡分期优惠活动,你可以在消费大额商品时选择分期,这样能减轻一次性还款的压力。
借钱的时候,咱们得学会避坑。这里有几个避坑指南,你可得记好了:
避坑小贴士:借钱前,你可以先查查这个平台的用户评价,看看其他用户的体验如何。如果评价不好,那就得小心了。
这里曝光一个真实案例,你可得吸取教训:
王先生(化名)于2017年7月17日在宜人贷进行了一笔贷款交易,合同金额38万元,而实际到账却只有5万元。9个月后,在工作人员的“诱导”下进行了二次借款,用于偿还之前未偿还的借款。这样一环接一环,王先生陷入了债务泥潭。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借钱一定要看清合同,别被诱导进行二次借款。而且,借款金额和实际到账金额要相符,如果发现不符,要及时维权。
现在,宜人金科已经剥离了宜人贷业务,转型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过转型之路并不容易。宜人金科需要在财富管理和信贷科技领域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立足。
其实,宜人金科的转型也反映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变化。从P2P到助贷,从个人借贷到机构合作,这个行业的变化速度让人目不暇接。咱们作为普通用户,也得跟上这个变化,学会利用这些金融工具,同时也要保持警惕,避免陷入金融陷阱。
宜人贷的业务剥离,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个缩影。这个行业的变化很快,咱们也得跟着变化。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让你在借钱的时候少走弯路,少踩坑。
记住,借钱要谨慎,理财要理性。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金融市场中游刃有余,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