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刷短视频看到一个“奇葩”操作有人用胎盘包普洱茶说是能提升口感还吹得天花乱坠。我第一反应就是“啥玩意儿?”这操作听起来就离谱得一批,咱就是说这玩意儿真的靠谱吗?还是说又是个智商税新花样?咱普通老百姓图啥呢?不就是想喝口好茶舒舒服服的嘛。这胎盘包茶听着就让人心里打鼓感觉不踏实,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信?
其实就是把普洱茶饼或茶砖,用化解过的胎盘作为“包装材料”包裹起来,然后实行陈化或是直接饮用,说是胎盘的特殊成分能和茶叶发生什么“神奇反应”,让茶更好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
胎盘,俗称“胞衣”在中医里确实有点讲究,认为它有滋补作用。但那是经过严谨应对、入药的,直接拿来做茶叶包装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大了?而且现代医学对胎盘的功效也有争议,不能随便往茶上扯。咱就是说别把胎盘神话了它不是万能的。
这绝对是个大疑问,胎盘是生物组织化解不当很简单滋生细菌、霉菌。你想想这玩意儿要是没解决干净,或是存放不当那茶叶还不得成“毒茶”了?食品安全这关胎盘包茶能过得去吗?这让人想想都后怕感觉胃里有点不舒服,这玩意儿咱还是敬而远之吧。
这个就非常主观了。茶叶的口感主要还是取决于品种、工艺、仓储。胎盘里的成分比如蛋白质、激素啥的,会不会和茶叶里的物质发生反应,发生新的风味?这谁说得准?而且万一搞不好会不会有异味?感觉就像往茶里加了“未知调料”,这谁敢喝?
你想想胎盘这东西本身就有点“特殊”,再加上此类“猎奇”的包装形式,商家肯定会炒作,价格嘛大概率会“高攀不起”。咱普通茶友真的有必要花大价钱买这类“概念茶”吗?感觉像是被人当韭菜割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目前好像没有专门针对“胎盘包茶”的条例,但食品安全法是管着的。用胎盘做食品包装得符合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胎盘算不算?能符合标准吗?这中间的法律空白感觉有点吓人让人不放心。
说实话,为了营销商家们也是脑洞大开。之前还有用纸币包茶的,说是“吸收财富之气”,这操作简直了。还有用各种贵金属、甚至黄金的。反正就是只要能吸引眼球啥都敢往上套。感觉这些包装更像是“智商税”的变种,让人哭笑不得。
我觉得,喝茶图的就是个清爽、放松,品味一下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真的没有必要,与其纠结胎盘包茶好不好,不如好好挑一款适合本身的、品质靠谱的普洱茶。这才是正道对吧?
用胎盘包普洱茶咱觉得还是算了吧!这玩意儿听着就不靠谱还或许存在安全隐患。咱喝茶还是踏踏实实的好,别交智商税咱不差那点钱但咱得喝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