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刷到一个视频,说是有人搞出了“滇红味的绿茶”,我滴个神,这操作简直绝了,滇红和绿茶明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茶,怎么还能“混搭”出味儿?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仙组合”吗?后来我亲自试了一下结果……一言难尽!不过这事儿也让我着手琢磨,茶的世界里到底还有多少咱们不知道的“操作”?
为了满足好奇心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下面就来聊聊几个相关的小知识点,看看这些“神仙组合”到底是怎么回事,
茶的分类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看制作工艺,绿茶是不发酵的像西湖龙井;红茶是全发酵的,比如滇红。还有乌龙茶是半发酵的,黑茶是后发酵的。滇红和绿茶从制作方法上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想到这儿我就觉得“滇红味的绿茶”这名字有点“迷惑行为大赏”,这不就是往绿茶里加了点红茶的香气吗?感觉有点像“披着羊皮的狼”,本质还是绿茶。
茶叶的香气主要来自里面的化学物质,比如芳香烃、酯类等。不同的制作工艺会把这些物质转化成不同的香气。
比如红茶的“蜜糖香”就是全发酵发生的,绿茶的“豆香”是不发酵的结果,
想让绿茶有滇红的味儿,或许就是在制作期间加了若干特殊的步骤,比如用红茶的香气物质去“熏陶”绿茶。但这听起来就像“东施效颦”,有点尴尬。
当然能够。现在许多“创新茶”都是混搭出来的,比如红茶+绿茶+桂花。
但“滇红味的绿茶”此类混搭有点“不走寻常路”,感觉就像往可乐里兑了点橙汁,听着就觉得怪怪的。
我个人觉得这类混搭要么是营销噱头,要么是给“茶盲”的,真茶友或许不会买账。
理论上可行但很难做到“以假乱真”。比如用香精去模仿但喝起来会有“化工感”。
若是是天然方法比如用红茶的香气物质去“熏陶”绿茶,那成本肯定高性价比感人。
大概率还是用了香精,毕竟现在许多“风味茶”都是这么操作的,这让我想起之前喝过的“草莓味茶”,喝完感觉嗓子有点辣质疑人生,
主要还是为了吸引眼球。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不搞点新花样怎么突出重围?
比如前几年的“水果茶”热,现在的“网红茶”都是这个逻辑。
但我个人觉得此类创新有点“用力过猛”,就像网红脸看多了就腻了。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传统茶,
不同人喝茶的目的不同。有的人是为了健康有的人是为了品味有的人就是图个新鲜,
“滇红味的绿茶”此类东西,可能就是给那些“猎奇型”茶友筹备的,
但对我这类“传统派”而言,还是喜爱原汁原味的茶,毕竟喝茶本身就是一种放松,没必要整这幺蛾子。
看起来是的。现在各种“概念茶”、“风味茶”层出不穷。
但我觉得茶还是得回归本质。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可能只是一时的潮流。
毕竟好茶不怕细品那些“奇怪组合”喝完可能就忘了,但一杯好绿茶或好红茶,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我的提议是先理解自身的口味。喜欢清淡就选绿茶喜欢醇厚就选红茶。
然后能够多尝试不同产地的茶,比如西湖龙井、正山小种等。
至于那些“奇怪组合”,偶尔尝尝能够但别当真。毕竟茶还是得喝得舒服,别为了“新奇特”而喝得一脸懵逼,
总结 | “滇红味的绿茶”这类东西,听着新鲜喝着可能一般,茶的世界千变万化但好茶还是得靠品质说话。别被那些花哨的名字骗了,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