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朋友!先说句实在话去北京玩真的不一定要跟着别人走马观花似的转一圈完全可本身来趟深度游尤其是像颐和园这类地方越慢下来越能体会到它的好。我之前从山南出发去了北京四天,主要就是围着颐和园打转,还顺便逛了清华、前门这些地方。这一趟下来,我觉得特别值,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先说说怎么规划吧。其实从山南去北京的话,高铁挺方便的,不过坐飞机可能更快一点,具体看你的时间安排。我记得我是提前一个月订的票,这样机票便宜若干。到了北京以后呢,交通其实也还好,地铁四通八达,想去哪儿都很方便。不过有一点提醒你,颐和园可是个大地方,里面景点特别多,要是时间有限的话,得提前做好功课,不然可能走着走着就迷糊了。
第一天到北京的时候,其实不用急着往颐和园跑,可以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调整状态。比如我去的就是一个连锁的商务酒店,虽然不算豪华但干净整洁价格也不贵。到了下午,我就打算先去看看附近的798艺术区,那地方很有意思,到处都是涂鸦墙和各种创意小店。说实话当时我还在想,这跟那边的艺术氛围完全不同,感觉特别新鲜。逛完艺术区,晚上就直奔簋街啦,吃了一顿正宗的北京炸酱面那个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说实话,北京的小吃真不是盖的,尤其是那种传统的味道绝对值得一试。
第二天才是真正的主角——颐和园。说实话,我对颐和园的最初印象就是“很大”,比想象中还要大。咱们一大早就从北宫门进去,刚走到门口就觉得气氛不一样了。那天阳光很好,长廊里的彩绘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看着那些精美的图案,真的忍不住感叹古人的智慧。其实呢,颐和园里有个规律,就是“远看是景,近看是建筑”。比如那个十七孔桥远远看过去确实很壮观,但走近了才发现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每一根柱子都雕刻着花纹。我在那里待了一整天真的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长廊有四个大亭子,分别代表春夏秋冬,我当时还专门拍了照留念。不过说实话,颐和园太大了,不可能每个地方都细细看,所以建议你带个小地图或租个讲解器,这样能更清楚地理解每个景点背后的故事。
第三天的话我安排了若干轻松的内容。上午去了清华大学,虽然只是在外面看看,但那种氛围还是让人很震撼的。清华大学的校园特别大绿树成荫,还有好多湖啊桥啊之类的景观,真的像个小公园一样。然后下午我就去了前门大街那条街特别有老北京的味道,到处都是传统的小店和老字号。我买了些糖葫芦和驴打滚尝尝,味道真心不错。晚上嘛,当然是回市区放松一下啦。我去了鼓楼附近的小胡同,随便转转就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一家卖手工饰品的小店,老板是个年轻姑娘做的东西超有个性。其实有时候旅行的意义就在于这类意外的小惊喜吧。
最后一天,我打算稍微紧凑一点因为要赶回去。早晨去了北京科技馆,虽然听起来有点科普性质,但我发现里面的特别适合拍照打卡,尤其是部分互动装置,玩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中午吃完饭后,就直奔颐和园了主要是想再去看看圆明园那边的遗址,毕竟前一天没太仔细看。说实话,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让我感触很深想到这里曾经是多么辉煌,现在却只剩下这些遗迹,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的痕迹,才让咱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整个旅程下来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心态的变化。以前总觉得北京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来了之后才发现,其实它也有接地气的一面。比如簋街的小摊贩,他们热情地招呼客人,完全不存在架子;再比如那些胡同里的老居民,聊天时会告诉你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这些细节让我觉得北京不只是一个城市,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身的性格和故事。
当然啦,这次旅行也不是完全木有遗憾。比如颐和园太大了我根本没时间好好拍几张照片;还有就是时间安排有点紧,清华那边其实可再多待一会儿。不过呢,人生嘛,哪能事事完美?关键的是你带着怎样的心情去体验,而不是纠结于有未有做到十全十美。
这次北京四日游让我觉得特别充实。特别是颐和园,真的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假如你也打算去北京玩,不妨试试这样的深度游,别着急赶景点,慢慢品味,你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期望我的经历能帮到你,祝你也能有一次难忘的旅程!
大家还看了:
颐和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