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渭南,北京动物园七日奇遇之旅!
北京动物园是全国最老牌的动物园之一,但这些年它的口碑似乎有些起伏。我这次去逛了七天,发现了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我的真实感受。
现实中的“人山人海”
你有不存在去过那种游客比动物还多的地方?我在北京动物园就遇到了此类场面。周末的时候,入口处排队的人能绕上两圈,光是买票就花了半小时。而且我发现,很多人根本没时间好好看动物,就是拍照打卡发朋友圈。这让我想到自身小时候,那时候动物园虽然没这么多人但动物的状态看起来更自在些。现在呢?动物们好像被“围观经济”压得喘不过气。
动物们的“生存压力”
说真的,有些动物的栖息环境真让人揪心。比如那只东北虎,虽然体型壮硕,但活动空间特别小,来回走动的距离还不如我家客厅大。数据显示,国际上普遍建议大型猫科动物的活动区域至少要有500平方米以上,而它现在的活动区只有1/10。旁边还有个熊猫馆本来以为会很热闹,结果发现熊猫懒洋洋地趴在树上好像对周围的喧嚣无动于衷。我问旁边一个游客:“你觉得它们开心吗?”她说:“可能吧,反正咱们看着挺好玩。”可我觉得开心与否不该只看人类的感受。
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互动环节
动物园里有不少互动项目,比如给羊驼喂草、摸小鹿之类的。这本来是个好主意,能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不过我发现,工作人员为了省事,经常把饲料堆在一起让动物吃,引发它们挑食,长期下来营养不均衡。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男孩非要抓一只孔雀的尾巴毛,被工作人员拦住了那孩子还嘟囔着说:“我花门票钱了,凭什么不让摸?”我当时就在想花钱确实是你的权利,但尊重生命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啊。
本地与外地游客的差异
其实我这次去,发现渭南来的游客和北京本地人差别还挺大的。本地人明显更懂规矩,排队、不乱丢垃圾这些基本都能做到。而若干外地游客尤其是带着小孩的家庭,有时候会忽略规则。比如有个阿姨带着孙子往河里扔石头说是逗鱼玩儿,结果把水里的乌龟吓得缩回壳里再也不出来了。我忍不住上前劝了一句,那位阿姨居然回我:“关你什么事?我又不是没交门票!”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未来怎么办?我的一点想法
说实话,我觉得动物园要吸引人,不能只靠“人多就好”还得提升软硬件水平。比如增加若干互动性强但又不打扰动物的活动,或是说定期举办讲座教大家怎样去科学地保护野生动物。其实我觉得动物园的意义不仅是让人来看动物,更是要提醒大家,咱们和这些生灵共享同一个地球。不然的话,等这些动物真的快灭绝了,再后悔就晚了。
这次北京动物园之行让我感慨万千。虽然它还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未来的动物园一定能变得更好。下次你去动物园的时候,不妨多花点时间观察一下动物,说不定你会发现它们也有自身的“小心思”哦!